正文 第26章 一代宗師——顧天雲的服裝科研與職教生涯(2)(2 / 3)

顧天雲回國後就有意栽培年輕人,對“宏泰”的學徒們,他總是毫無保留的傳授技藝。但他店裏能招收的學徒畢竟有限,離將中國西服業發揚光大的目標還十分遙遠。困惑之中,顧天雲想起了自己當年遊曆歐美的經曆,圖書館厚厚的書籍給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而眼下國內還未有與西服製作相關的書籍,這與西服業的快速發展是不相稱的。於是,顧天雲心裏有了一個構想,他便立即行動起來。

每天顧天雲便俯首案前,他將自己從業數年的心得,20年的海外見聞,對振興民族和發展我國西服業的思考,都訴諸字裏行間。1933年,顧天雲已到知天命的年紀,這一年,他完成並自費印行了自己嘔心瀝血的著作——《西服裁剪指南》。

《西服裁剪指南》是顧天雲多年西服縫製生涯和在日本、歐洲考察體會的總結,是他培養後輩,發展實業,振興民族經濟的希望。他為此書作了長長的序,共3節。第1節介紹該書之宗旨:適應潮流,培養人才,讓西服業發揚光大。顧天雲著書非常務實:“書中記述,全本予平生之經驗。附圖詳細說明,用角尺分數西法裁,尺寸用西法量,務使一目了然,而後便能自己裁剪。無須假手於人。”他還唯恐詞不達意,還向讀者承諾:“購是書者,可於每星期日,駕臨上海南京路二十四號宏泰西服號,予願親自教授。不收學費,一年後保證學成。應用裁剪,綽有餘裕。”第2節介紹成功之路。顧天雲借鑒歐美國家的發達之經驗,分析了當時國家積貧積弱的形勢,指出了發展經濟、實業救國的道路,“現代世界,一經濟戰爭之世界也。國家之興亡,全視夫國民經濟能力之厚薄,初非全賴於兵力。其國之經濟能力甚充裕,國民生產率甚富足,其國未有不強,反之則弱。英日法美之能為世界強國,豈徒藉於兵力,亦國民經濟力充裕而已。”(10)

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中形成的輕視商業和手工業的觀念還根深蒂固,顧天雲對此做了雄辯:“予工也,在工言工。姑不談牧畜、樹藝、稼穡諸實業,工之範圍甚廣大。周代考工一記,已詳言之。今予所言者,縫工耳。衣服為人生必需之品。故縫工所負之責任,實至偉大。”(11)顧天雲告誡青年摒棄“富貴在天,生死由命”的宿命論,號召他們樹立“進取之誌,向上之誌”。他苦口婆心,給青年指明了一條成功之路。首先,顧天雲用“職業無貴賤”之言為開端,號召青年要“尊重本業”。

其次,他提倡“勤誠儉樸”的精神。他語重心長地寫道:“勤誠儉業,勤以開源,儉以節流。誠以見樸,儉以法奢。自古成功之人,未有不備此美德也。”(12)他還借用古今中外仁人誌士的故事生動地說服:“它若儉樸二事,皆為立身處世之要道,萬不可輕視,譏為老生常談者也。昔葉澄衷,舟子也。楊斯盛,木工也。皆能踐行以上之美德,而成聞人。美國某總統之幼時,嚐為縫工。林肯亦由蔀屋茆簷之人,而高居白宮。孟子曰:‘舜人也,禹亦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吾輩青年其勉諸。”(13)顧天雲所提倡的克勤克儉、勵精圖治、富而不奢、自俸甚儉,正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第3節是經驗之談。“夫技能屬於學識與經驗,處處留心,事事勤學,複濟以完全之道德,無論合業,未有不底於成。吾業何能違此理乎?”顧天雲總結自己數十年的經驗,告訴國人在事業上應謹小慎微、兢兢業業,並把自己“從師日學數語,以為習練,暇複悉心注意,未數月,普通言語,漸足應用”(14)的經驗與讀者分享,讓讀者認識到學好外語同掌握縫紉技術同等重要。

正文共分11章,前8章分門別類地介紹各式西服的裁剪工藝。第1章傳授各式長襖的做法,第2章介紹多種禮服的做法,第3章敘述多款大衣的做法。第4章介紹多種短襖的做法,第5章著重介紹袖子的做法,第6章介紹披肩的做法,第7章傳授各式各樣的背心的做法,第8章介紹各種西褲的基本做法。顧天雲不僅在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各種各樣經典的和時髦的西服款式,而且細心地告訴習者各種體型的西服製作訣竅。

在西服製作中,修改也是一門藝術,於是顧天雲單獨作第9章《修正法》。

在這1章中顧天雲詳盡敘述西襯、馬棕襯、厚法絨、花旗布的應用和操作方法,還對領顯口修改、背後起斜紋的長襖修改、後領起橫柳的修改、顯口背心、大肚身背心、肥胖腿肚褲樣以及前俯後仰身體、足部彎曲的褲的修改等一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