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一代宗師——顧天雲的服裝科研與職教生涯(1)(3 / 3)

歐美之行花去了顧天雲多年積蓄,但他覺得不枉此行,對他來說,製作西服早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發家的一種手段,而是他的生命。盡管在中國,崇尚的是“學而優則仕”,手藝人的地位卑賤。中國有句老話,“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可在顧天雲看來,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隻有氣餒的人,沒有入錯的行。誠如他所言:“農也,工也,商也,苟有一技之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格完全,誌趣高潔,皆可貴也。世人徒知窮奢極欲之人,頤指氣使之徒,以為此乃尊貴之職業。遂生羨慕之心,而餒進取之誌,輕視本業,何能成功?出品日趣寙陋,營業自然衰頹。必須人具向上之誌,前途始有光明之望。成功之道,必自尊重本業始。”(3)這一席話後來成了顧天雲對後輩們的告誡與勉勵。“幹一行、愛一行”這不僅是顧天雲的成功之道,這也是紅幫傳人的共同職業守則。

“十日寒之,一日暴之”,“如山九仞,功虧一簣”,這些聖賢之言,顧天雲銘記在心。從寧波到上海,從上海到東京,再從東京到歐洲,顧天雲從不滿足現狀,勇攀高峰。在顧天雲身上,我們也看到了紅幫高瞻遠矚的開拓精神。

三、歸國創業,著書立學

顧天雲也許沒想到,當他在倫敦街頭徜徉時,不少國人正在上海街邊的咖啡店喝咖啡;當他在巴黎街頭側目摩登男女時,上海的街頭也遍布著裝新潮的時髦女郎。在他漂泊異國他鄉的歲月裏,中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辛亥革命成功,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終於開始瓦解;1919年,“五四運動”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中國民族救亡之路進入了新的篇章……什麼都不能阻擋曆史前進、文明發展的步伐。

雖說天上流雲,高瞻遠矚,但心裏最眷戀的還是故鄉的天空,顧天雲雖洋裝在身,祖國卻在心,在異國他鄉漂泊的他時刻牽掛著故鄉和祖國。他多年雲遊西方各國,求學問道,為的就是有朝一日重回故土,在中國製作出世界一流的西服,他日一定要把精湛的西服技藝帶回中國,也要把西服所傳遞的西方文明的精髓帶回中國。這一日,他盼望了整整20年。

1923年顧天雲回到了上海。若非親眼所見,他真不敢相信,上海已經成了一個中西文化交彙的國際都市。而當他看到南京路上數家西服店後,更是激動不已。顧天雲怎能不信心滿滿呢,誠如他所言:“予在國外二十年,目察外人之業此者,莫不悉心研究。從事裁剪,得心應手,務求顧客之歡心,而冀營業之發達。”(4)20餘年的從業資質,豐富的人生閱曆,精通西服文化與技藝的顧天雲,於1923年在上海重開了自己的宏泰西服號。宏泰西服號位於南京路靠近外灘,是離上海的外國租界、銀行和商會最近的地方。雖然四開間的門麵並不大,但厚積薄發的顧天雲手藝出眾,顧客絡繹不絕。顧天雲的徒弟沈仁沛老人至今珍藏著當年師父顧天雲給他的一把尺子。這是把米黃色的尺子,形狀類似直角三角形,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內藏玄機。這把尺子正反麵都有刻度,中間有3個形狀各異的孔,孔邊呈現各種弧線。據說這把靈巧的尺子能劃出弧度不一、流暢的線條,能劃出西裝中袖子、褲襠、腰圍等部位,也能用它檢驗成品的質量。管中窺豹,這把尺子就是顧天雲技壓群芳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