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模範商人——王才運及其榮昌祥服裝公司(1)(2 / 3)

王才運是從包袱裁縫逐漸走向服裝公司的大型紅幫商店的第二代紅幫人,他的“榮昌祥呢絨西服號”是由“王榮泰洋服店”經過了10年的技術積累、資金積累、經營管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大上海首屈一指的西服名店。王才運在布置店堂時“以顧客至上”為理念進行精心設計:3層10開間店麵,樓下一層為商場,二三層的前半部分經營呢絨批發,後半部分辟為裁剪、配料和工場,三層後半部分為職工宿舍。商場內以各種西服為主體,同時配有琳琅滿目的西服配件,如時髦的襯衫、羊毛衫、領帶、領帶夾、呢帽、開普帽、皮鞋、吊襪帶等,以滿足不同顧客穿用不同西服之需。“榮昌祥”的店員大都來自浙江奉化縣王漵浦村,這些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王才運作為一店之主,十分重視員工文化水平的提高。他深刻地認識到,員工的文化修養和服務質量直接關係到“榮昌祥”的盛衰。因此在每天店堂打烊後,王才運就會組織學徒學習國文、英語、珠算、會計等課程,並明文製訂18條店規,將店規懸掛在店堂明顯之處,要求職工熟記於心、嚴格遵守。店規中要求文明熱情禮貌地接待顧客,即使生意不成,也要熱情送客出門,決不容許與顧客頂撞,如遇外國顧客,須用英語接待。這些規定使“榮昌祥”在中外顧客中留下了美好的聲譽。

王才運在經營管理方麵較之於紅幫前輩至少有以下幾方麵的先進之處:

一是工貿合一,開創了服裝經營新方式,擴大了經營範圍。此前的紅幫裁縫店經營品種多為單一的西服,或來料加工,或定製,或門售,如王才運與父親睿謨公在1900年創立的王榮泰洋服店、奉化江良通於1896年在上海開設的和昌號西服店、顧天雲於1903年在日本開設的宏泰洋服店等等,基本就是專營西服的店堂;王才運在經營西服的同時,又經營西服麵料,而且10開間二三層前半部分全為呢絨,批發兼零售,從店堂布置和“呢絨西服號”店名來看,呢絨-服裝麵料的經營,與西服的經營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超過西服,經營範圍由成衣擴大到成衣與麵料。在經營方式上,將服裝製作加工與服裝、麵料、配飾的貿易結合在一起,開創了一條龍生產服務的服裝經營新方式。

二是注重服裝與服裝的搭配、服裝與飾物的搭配。“榮昌祥”一樓商場以西服為主,同時兼營襯衫、領帶、皮鞋、帽類,將服飾搭配藝術引進了服裝賣場,全麵倡導服飾現代化。這在當時無疑又是一種創舉。

三是注重員工服務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榮昌祥”,提高員工服務水平和文化水平有兩條途徑:訂店規和學文化。訂店規是老方法,各店的店規雖然內容不同,但性質一樣;而組織員工學文化在當時就不是所有的店主都能做到的了,這一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行動,至少反映出了一店之主王才運的遠見卓識和寬廣的胸懷。

總之,“榮昌祥”把商場與工場、門售與加工、零售與批發、西服與配件結合在一起,這種工貿合一一條龍生產服務的方式,無論對加工服裝的顧客,還是門售顧客,或是需要批發的顧客,都給予了極大的方便。王才運和員工的共同努力為“榮昌祥”爭得了顧客,贏得了市場。“榮昌祥”的經營之道為其他中小紅幫服裝店堂樹立了榜樣,在“榮昌祥”以後,紅幫服裝店堂在經營品種上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對員工文化水平和工藝技術的提高也越來越受到有見識的店堂經理的重視,從業餘時間的學習到參加有組織的培訓班,到開辦學習文化的夜校,到舉辦服裝學校,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榮昌祥”的王才運勇於開創自己的經營之路,顯示出了一個現代企業家的品格和風範。

第二是在服裝技藝的提高上,王才運從不墨守成規,而總是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努力探索服裝改革的步伐。

王才運出身裁縫家庭,在“王榮泰洋服店”期間,王才運就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刻苦鑽研,很快掌握了西服裁製技術。但他從不滿足於現狀,在經營“榮昌祥”期間,為提高西服的檔次,增強與外商的競爭力,他一方麵從英國訂購西服樣本,使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另外,又從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地重金聘請出類拔萃的華工裁縫,還通過“怡和”、“孔士”、“元祥”、“石利路”等洋行,向英國、意大利等國廠商訂貨。高檔的備料,充裕的貨源,為“榮昌祥”的發展奠定了較為雄厚的物質條件。高超的技術,周全的服務,使“榮昌祥”在中外顧客中建立了卓著的信譽。隨著“榮昌祥”的繁榮昌盛,南京、北京、天津、漢口、青島、廣州、廈門等各大城市的客商,紛紛前來選料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