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紅幫元老——江良通及其裁縫世家(2)(3 / 3)

1947年,年僅13歲的江繼明告別母親,跟著外婆去了上海。當時身為裁縫師傅的舅舅在大上海闖蕩,在他的介紹下,江繼明到著名的“培羅蒙”西服店裏當了一名小學徒。江繼明自小就對服裝製作懷有濃厚興趣,因此,他非常珍惜學習機會,有一年大年三十晚,其他師兄弟都回家過年了,他則獨自留在車間裏,將袖子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反複七八次,直將袖子縫製得圓順挺括才罷休。此時,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破曉。

經過3年努力,江繼明順利出師,成為紅幫新秀。但他覺得還不夠,想要在裁縫手藝上更上一層樓,學到更正宗的紅幫技藝。1956年,江繼明輾轉找到紅幫第5代名師陸成法,行過拜師禮後,江繼明成了紅幫第六代嫡係傳人。

陸成法自小就學習西服技藝,是早期培羅蒙西服店的技師,曾為許多外國友人和演藝界、體育界名人設計製作過服裝,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87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特級服裝技師。江繼明拜陸成法為師後,服裝技藝突飛猛進,從此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一輩子。50多年過去,如今,當年那個勤奮好學的小學徒已經成為身懷絕技的高級服裝技師,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中國紡織報》等多家報刊宣傳報道。

1998年,67歲的江繼明了解到寧波還沒有一家專門的服裝研究所,便拿出幾十年積攢來的20萬元錢,辦起紅幫服裝研究所。他的心中有濃濃的紅幫情結,師傅陸成法在臨終前曾對他說過:“紅幫的手藝不能丟,要繼承下去。”師傅的臨終遺言成為他終生的努力方向。

2002年11月,江繼明受聘於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幾年中,他把自己的畢生絕學傳授給了很多學生,並收了該學院3位青年教師陳尚斌、戚柏軍和卓開霞作為衣缽傳人。如今,江繼明與3個弟子已開設有一家紅幫洋服店,作為研究所的實踐基地。他們和江繼明一起,為振興紅幫服裝文化和紅幫西服業努力著。

江繼明在從事服裝事業中,注意理論聯係實際,在傳統技術上大膽創新,堅持服裝科技和文化研究,他著有《服裝裁剪》、《服裝特殊體型》等多本服裝研究著作,曾先後研製出獲得國家專利的“快速服裝放樣板”、“服裝裁剪三圍活動標尺”、“服裝折紙打樣法”和“教學服裝模型”等多項技術。其中,“服裝折紙打樣法”適合於男西裝、男拉鏈衫、女長袖襯衫、短袖旗袍、女童連衣裙、女童大衣等服裝打樣,采用此種方法,實用而方便,能大大節省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此外還有“領圈弧線長度測量法”、“透明活頁服裝樣卡”等新技術。

紅幫精神與文化不僅僅屬於紅幫人,是整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個支脈。這種精神與文化根植於肥沃的本土,浸淫在國人血脈之中。盡管在不同時期,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實質與主旨相同,拚搏進取、創新開拓永遠是紅幫裁縫精神內核。這種精神在現代紅幫裁縫身上閃耀,他們繼續譜寫新的篇章。如今,在江良通的故鄉奉化,紅幫傳人的代表人物盛軍海、盛靜生、傅誌存等都已在服裝業開創出廣闊天地。

【主要參考文獻】

[1]政協奉化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服裝之鄉——奉化》,1998年10月。

[2]胡元福主編:《奉化市誌》(附錄三“奉幫服裝在滬店名錄”),中華書局1994年版。

[3]寧波市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4]朱敏彥主編:《上海名街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

[5]《“紅幫”:洋裝的中國傳奇》,《獵人視界》2007年5月24日。

[6]《寧波晚報》,2005年10月15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