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鴨肉250克,薏苡仁30克,蓮子30克,陳皮6克,生薑4片。
【製法】將鴨肉洗淨,切片。將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約2小時,調味即可。
【服法】飲湯食肉,當菜佐餐,隨意食用。
【功用】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所致的帶下量多、有異味,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寒濕凝滯(慢性期)
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狀是小腹冷痛,或墜脹疼痛,遇熱痛減。腰骶酸痛,經行或勞累後加劇。經行錯後,經行量少、色黯。月經後期量少有塊。帶下清稀,量多。神疲乏力,小便頻數。舌淡胖或有瘀斑,苔薄膩,脈沉遲。治療原則是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1)豆豉煮羊肉
【組成】豆豉500克,羊肉10克,生薑15克。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片,與豆豉、生薑一起放在沙鍋內,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約1小時。至肉爛熟後,加鹽等調味即可。
【服法】早晚分食。
【功用】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下腹冷痛、腰骶酸痛、小便頻數。
(2)薑椒羊肉湯
【組成】羊肉250克,生薑3片,花椒、大料少許。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片,與生薑、花椒、大料一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約1小時。煮至肉爛熟後,加鹽等調味即可。
【服法】早晚分食。
【用】溫經濕,理氣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腰及小腹冷痛。經行量少、色黯,月經後期量少有塊,帶下清稀量多。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頻數等。
(3)良薑燉雞塊
【組成】高良薑6克,草果6克,陳皮3克,胡椒3克肩1隻,精鹽、味精適量。
【製法】將雞肉去毛及內髒,洗淨切塊,與高良薑、草果、陳皮、胡椒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約1小時。至肉熟爛後加精鹽、味精調味即可。
【服法】早晚分食。
【功用】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下腹冷痛,腰骶冷痛,經行或勞累後加劇。經期錯後,量少,色黯,月經後期量少有塊。帶下清稀,量多等。
(4)刀豆生薑飲
【組成】老刀豆50克,生薑9克,紅糖25克。
【製法】將刀豆、生薑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中火煮約40分鍾,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
【用】溫經濕,理氣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頻數等。
(5)薑末粥
【組成】粳米30克,薑末6克,精鹽適量。
【製法】將粳米淘洗幹淨,薑切細末,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中火煮約40分鍾,加入精鹽適量即可。
【服法】早晚分食。
【功用】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下腹冷痛,神疲乏力,腰骶冷痛等。
(6)肉蓯蓉羊肉粥調
【組成】肉蓯蓉15克,羊肉100克,粳米50克,蔥、薑適量。
【製法】將肉蓯蓉加水煎汁,煮爛後去渣留汁。將羊肉切片後加入藥汁,再加水煮爛羊肉。然後加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煮至米開湯稠,加入少許蔥、薑。熟後溫熱服用。
【服法】早晚分食。
【功用】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調治】適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下腹冷痛,或墜脹疼痛,或如針刺,遇熱痛減,腰骶酸痛,大便秘結等。
(7)幹薑艾葉紅糖荼【組成】幹薑10克,艾葉2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幹薑、艾葉洗淨,切碎,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去渣留汁回入沙鍋。加入紅糖,用小火煨煮溶化,拌勻即成。
【服法】早晚分食。
【功用】溫經化濕,理氣活血。
【調治】用於慢性盆腔炎寒濕凝滯型,下腹冷痛,或墜脹疼痛,或如針刺,遇熱痛減,腰骶酸痛等。
(8)肉桂紅荼
【組成】肉桂粉15克,白砂糖15克,紅茶汁200毫升。
【製法】將肉桂粉、白砂糖用開水衝泡,再加入紅茶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