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寶寶居然問我為什麼太陽和月亮不能一起出來?我也隻好挖空心思解釋說:“因為地球好大好大,白天太陽照著我們這裏,到了晚上就要去照亮別的地方,月亮就來了,等到白天的時候,太陽又回來了,月亮呢,就去照別處了,所以它們不會同時出現。”
類似這樣的事情我沒少遇到,是啊,寶寶長大了,他對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遇到問題,他會不斷地追問我“為什麼”,直到我筋疲力盡、理屈詞窮。不過靜下來想想,雖然有點累,但也還算欣慰。不過寶寶能提出問題是好事,這充分說明他在動腦子思考,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已經不滿足表麵現象,而是想挖掘深層內涵,寶寶的這種追根溯源的精神值得我們當爸爸媽媽的鼓勵。
解析:寶寶問的問題可能會非常簡單幼稚也有可能非常深奧複雜,無論孩子問什麼問題,家長的應對態度首先是要真誠,不要嘲笑他,然後積極尋找回答方法。回答孩子的問題不需要完全的知識性,但道理一定要正確,盡量用孩子能夠聽懂的簡潔語言,讓孩子理解就行了。切忌不要因為忙或著心情不好就對寶寶的問題不理不睬,這樣做隻會使寶寶會感到深深的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會隨之消失。
親子課堂
詢問期是孩子大腦迅速發育時期。相應地,會帶來語言與智力上的迅速發展。因此,詢問期是個關鍵的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應答得當,能促進孩子智力的健康發展。關於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提問,我們有如下建議:
體會孩子的感受
麵對孩子提出來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家長有時候可能會哭笑不得,甚至無從回答。麵對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必須首先接納孩子的驚訝心理,如孩子問:“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呢?”父母應該說:“是呀!多美的天空,為什麼天空是藍的呢?”如果父母不接納孩子的問題,隻是一笑置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受挫而不再想提問了。有些疑難問題即使爸爸媽媽一時答不上來,也應認真思考並說:“我們來翻翻書吧。”多鼓勵孩子的提問,孩子以後才會繼續發問。
最好立刻回答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最好立刻給予答複。因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情緒也易變化,隻有在發問時,他們才對該事物具有強烈的印象。這個時候解答問題,可以讓孩子保持持久的記憶。如果不馬上回答孩子的問題,過一會兒,也許連孩子自己也會把問題忘得一幹二淨。千萬不要搪塞寶寶的提問,當你對寶寶說“媽媽現在忙,別吵,等一下再問”時,寶寶會認為問了也沒用,反正得不到回答,於是再也不想發問。所以,你要做到的是平時教會孩子有禮貌,在你打電話、有急事時不能打攪你,但是孩子已經提出問題以後,你必須對此很關注並真正用心記下來,晚會兒再給孩子正確的合理的解答。
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來回答
有時候孩子提出的問題很難回答,即便父母能提供正確答案,孩子也無法聽懂聽,這種回答就不能達到目的。隨便編一個謊話欺騙孩子不行,最好要結合寶寶的理解力回答問題。
例如孩子看到冰消失問冰到哪裏去了,此時如果給寶寶講物理知識,寶寶肯定一頭霧水;如果編個“冰公主”的故事告訴寶寶冰塊是自己長腳跑的,那麼在很長時間內孩子就會覺得冰塊消失是因為有腳逃跑了。麵對這樣的問題,媽媽最好給孩子做一個小試驗:從冰箱中取出一塊冰加溫,等冰開始融化後再告訴寶寶:從冷到熱,冰就化了。隨著水溫繼續升高,一會兒水開了,讓寶寶看水蒸氣,再過一會兒,水蒸發幹了,告訴孩子水變成了蒸氣飛跑了。孩子就會明白為什麼了。
學會反問孩子
孩子發問時,父母應以誠懇的態度回答,但是我們不建議什麼問題都去正麵回答,這樣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他們會養成不管什麼事都問爸爸媽媽的習慣。比有問必答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有疑問先自己思考的習慣。孩子在發問時,父母別忙於回答,而是應當先琢磨一下這個問題,必要時反問一下孩子。比如當孩子問“男生和女生哪裏不一樣?”家長最好反問一下,“那你說說,哪裏不一樣?”當孩子回答後,家長酌情肯定孩子的部分回答,補充一些孩子能夠理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