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智力觀中,智力的核心就是數學邏輯智能。畢達哥拉斯認為世界統一於數,羅素認為邏輯是必然的,而過去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數理邏輯是思維的核心。他們都認為數學邏輯智能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
這種智力觀在如今看來並不是十分科學,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應該把七種智能等同看待。盡管如此,我們並不否認孩子數學邏輯智能發展的重要性。
數學邏輯較好的孩子,與同齡兒童相比更具有下列能力:
1.對因果關係有概念;條理性好;思考方式比同齡兒童更抽象化、概念化。
2.聽得懂別人說話的重點。
3.做事情較細心,不會丟三落四。
4.喜歡推理的故事或做問題解答。
5.喜歡玩棋類遊戲。
6.喜歡數學或自然科學方麵的課程。
7.喜歡自己安排生活中的事情。
8.喜歡將事物分類或分等、排列整齊。
9.喜歡數學,心算快。
10.喜歡問問題,尤其是新鮮的事物,好奇心強。
11.對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一套整理與找尋東西的方式。
12.對計算機的使用很好奇。
13.善於解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14.對於測量、歸類、分析都很感興趣。
15.喜歡動手做實驗。
優秀的數學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適時的科學係統訓練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數學能力的發展關鍵期得到理想的訓練。
我們可以大致將孩子數學智能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9-12個月:這幾個月是嬰兒對語言理解開始發展的階段,在理解了人類的一些字詞句之後,就能夠理解最初級的數概念了。在他們的行為中已能表現出對數量的理解。如,10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明確區分大小、輕重,這一時期是人類辨別物品大小的關鍵期,到1歲左右已能正確區分“多”、“少”。
13-22個月:此時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可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按自然數口頭數數“1、2、3……”
2歲半左右:2歲半左右是孩子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能掌握初級的數概念,如知道一個皮球或一個蘋果等。
5歲左右: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進入學齡期則是孩子心算能力、掌握數學概念以及掌握空間概念的運用關鍵期。這與嬰兒時期進行的係統訓練是分不開的。
研究表明,嬰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關鍵期得到科學係統並且具有個性化的訓練,幼兒相應的數學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而一旦錯過關鍵期則會造成發展不足,以後就是花費幾倍的氣力也難以補償。若是在關鍵期受到非科學而雜亂的教育則會嚴重影響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出現嚴重的偏差,為以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要讓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得到提升,父母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意識地培養。
案例分析
講述人:李女士
寶寶資料:JOHN,男孩,6歲,混血
我的寶寶JOHN今年6歲了,由於我孩子的爸爸是做育嬰方麵工作的,因此,自從孩子一出世,我們就製定了一套培養計劃。我們堅持寫寶寶成長跟蹤表,在培養孩子數學邏輯智能方麵,我們有一些經驗和心得,希望可以和別的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孩子的表現
大人應該做的事情
0-1歲
(1)開始分不清自身與客體,逐漸能分自身與客體了;
(2)活動的東西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3)喜歡顏色鮮豔的、能發出響聲的物品。
(1)多在孩子眼前晃動物品,並伴以說話;
(2)多讓孩子接觸物品,感知物體的個別性;
(3)逗引孩子抓握物品。
1-3歲
(1)能區分物品的一些顯著特征,區分明顯的顏色,區分熟悉物品的形狀;
(2)籠統地感知多的、少的,能從許多中拿出一個。
(1)多動用孩子的感官,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聞、多摸、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