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學齡初期(7-12歲)兒童邏輯思維的發展與培養(3 / 3)

和孩子進行正式的交談

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小段時間和孩子談論各種生活和社會上的問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進而家長可以就孩子的觀點提問、假設、反駁、設置簡單辯論,在某些重要的問題上,家長可以為孩子做出明確的正確答案。這樣一來,孩子會把這樣的練習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習慣成自然,慢慢的就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了,在孩子以後的經曆中,盡量讓其有選擇的權利並關注其選擇的理由,他們的思維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訓練方案

方案一:敲水杯

目的:提高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方法:準備3-5隻相同的玻璃杯,或者別的容器,或多或少地倒一些水,準備筷子1根。遊戲時,一個人用筷子分別敲擊這些杯子,讓孩子仔細傾聽杯子發出的不同聲音,引導孩子說出哪隻杯子發出的聲音高些,哪隻杯子發出的聲音低些。

然後和孩子一起探索玻璃杯發音高低的原因:盛水最少的玻璃杯發出的聲音最高,盛水最多的玻璃杯發出的聲音最低。多做幾組類似的實驗,引導孩子最終總結出:同一質地的容器盛水,水越多聲音越低;反之,聲音越高。

方案二:找寶藏

目的: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方法:為孩子準備一件神秘禮物,如他喜愛的玩具或者他喜愛的零食,作為寶藏;一些空白卡片,一個裝卡片的小包包。

a.先把神秘寶貝藏起來;

b.以文字配合圖片的模式製作卡片,如畫一張寫字台,再寫上“寫字台”及其拚音。再分別把卡片藏好;

c.為孩子背上小包包,然後給他第一張“寫字台”卡片,小朋友就可以到寫字台那邊找另一張指示卡片了;

d.依此類推直到孩子找到寶藏。

把卡片和寶貝藏在孩子容易找到的地方,同時要確定房間裏沒有讓孩子磕磕碰碰的地方。通過這種“先到了桌子那邊,找到小卡片,然後再找到床那邊……”的遊戲,孩子能學會“先”與“後”的邏輯概念。

方案三:一起做家務

目的:讓孩子從生活中學到數學概念。

方法:生活裏也有很多數學概念,比如,當你在廚房裏炒菜時,可以身邊的寶寶幫你往鍋裏放一小勺鹽;或者當你洗澡時,可以讓寶寶幫你倒一小蓋子的浴液到浴缸裏;或者收拾洗幹淨的衣服時,讓寶寶自己拿一個軟尺子量一量他褲子和上衣的長短等。

除了利用以上的細節外,身為父母的你還可以和孩子玩測量身高的遊戲:讓孩子背靠著牆給他量身高,把他的身高在牆上做個標記,然後讓孩子自己用直尺量一量。然後發問:“你有幾把尺子高啊?”這會是小孩子最樂意回答的問題。如果孩子對尺子上的刻度感興趣,你還可以借機教他厘米、毫米的概念,方便孩子做更加精確的測量。

方案四:組成新物品

目的:讓孩子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方法:把下麵的例題念給孩子聽,讓孩子想出一些類似的把幾個物品組合起來,以達到創造出一個新的物品的目的。

①把汽車和船的特性組合起來,人們製造出了水陸兩用汽車,這種汽車既能在水裏航行,又能在公路上行駛。

②直升飛機能街垂直起飛,但是速度沒有噴氣式飛機快,人們把直升飛機和噴氣式飛機組合起來,製造出了既能垂直起飛,起飛後又能變成噴氣式飛機的兩用機。

家長要指導兒童怎樣去把物品組合起來,使兒童明白組合的原理是要把原來物品的優點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亂組合。

創造能力訓練法是通過讓兒童學習一些簡單的創造技法,從而提高兒童創造能力,培養兒童創造意識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