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隨口回答:“哦,對不起,我吃了,沒有征得你的同意。”
結果,我家的小霸王磊磊開始大哭……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我想家長們通常處理的方是認為自己錯了,要給孩子認錯。對呀,餅幹是孩子存放到這裏的,不應該吃,是媽媽做的不對。麵對大人自己的錯誤,大人一定要勇於承認錯誤,為孩子做出“敢於承認錯誤的榜樣”。
其實,還可以這麼做——
由於沒吃到餅幹,磊磊傷心極了,又哭又喊:“餅幹是我的,還給我。”
我蹲下來一邊安慰他一邊說:“嗯,媽媽是因為肚子餓才吃掉餅幹的。媽媽餓壞了就有可能生病去醫院。我要是生病了怎麼辦?”
磊磊別扭地說:“你生病了我給你叫醫生。”
“嗯,那你知道電話號碼嗎?”我問。
磊磊氣鼓鼓地說:“知道,120”
我笑了笑,又問:“嗯,那你能告訴醫生來我家的路怎麼走嗎?你知道我們家的地址嗎?你有錢嗎?生病是需要錢的。你知道怎麼掛號嗎?你知道買藥嗎?要知道,帶媽媽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麼做嗎?”
磊磊一時被堵住了,看著我,半天才說:“不知道。”
看到頗有成效,我又問:你希望媽媽生病嗎?
“不希望……”寶寶低聲說。
“那媽媽可以吃你的餅幹嗎?”
猶豫了一下,磊磊大方的說:“可以。這樣媽媽就不會生病了。媽媽,如果下次你餓了可以吃我的餅幹。不,我會留一些給你的,我不想讓你生病!”
解析:其實寶寶擁有很好分析能力,仔細閱讀案例中的母子的對話,你會發現孩子的思維清晰著呢,隻是缺少大人為他梳理。在孩子蠻不講理的時候,大人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太小說不通道理,隻要你把條理了梳理清楚,孩子很容易發現理解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形成自己的分析,為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的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親子課堂
說到邏輯是有些嚇人的,讓人想到哲學家、邏輯學家。誠然,高層次的邏輯是深奧的,但是,邏輯並非都是高深的。邏輯思維是有不同層次的,有深奧的,也有淺顯的;有抽象的,也有具體的;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因此,在合適的時期對孩子的進行一些適當的邏輯思維訓練是有必要的。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我們有如下意見:
多為孩子創造動腦、動手的氛圍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可為孩子布置一個“數學邏輯角”,用來陳列數學操作材料,如兒童棋類、與邏輯相關的圖書與圖片等。家長可騰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參與探究和操作。
利用生活中的小細節培養孩子
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起到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例如利用切生日蛋糕的機會,讓孩子切蛋糕,基本分數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很容易就會讓孩子了解。大家分享蛋糕時,更可乘機介紹比較複雜的分數關係:“我們把蛋糕切成十塊,給了你這十塊中的一塊,給媽媽這十塊中的另一塊,你看爸爸這裏還剩下十塊中的八塊!”
陪孩子玩邏輯遊戲
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後,要促其發展,家長要注意兩方麵問題:一是定位要合理,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淺顯的邏輯,感知層麵的邏輯,具體化的邏輯;二是要讓孩子有興趣,枯燥乏味是會把孩子嚇跑的,因此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喜歡接觸邏輯。
玩邏輯遊戲是最符合上述要求的,邏輯遊戲不但能促使孩子動腦,對邏輯發生好感。邏輯遊戲的核心是解決邏輯關係問題,最有益的做法是“發現”。發現的過程是心智總動員的過程,觀察打頭陣,分析、綜合是先鋒,比較、判斷緊跟上。經過一番努力,一旦孩子發現規律,疑問豁然明朗,孩子的邏輯性將會得到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