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學前兒童(0-6歲)邏輯思維的創建、發展(3 / 3)

訓練方案

方案一:學數數

目的:幫助寶寶有目的、有指代性地數數

方法:拿出兩個蘋果教寶寶學習數字“2”,讓寶寶理解數字“2”所指代的是兩個物體。開始可以先用2個或3個物體讓寶寶認識1、2、3,而後逐步增加物體的數量,讓寶寶學習更多的數字。

初教寶寶數數的時候,你可以讓寶寶邊數數邊逐個摸摸他計數的物體,數1時,讓寶寶摸摸第一個蘋果;數2時,摸摸第二個蘋果,依次類推,隨後他就可以不用你的提醒和幫助,自己數數了。這種遊戲並不一定要刻意地展開,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個場合教他。例如收拾書本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數一數有多少本書;布置餐桌的時候,讓孩子數數有多少碗筷;把玩具放回玩具箱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數一數放進去了幾個。

方案二:找關係

目的:讓孩子學會找出兩種不同事物的關係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問如下問題讓孩子回答:太陽與白天的關係,就如同月亮與什麼的關係?爺爺與爸爸的關係,就如同爸爸與誰的關係?農民與農田的關係,就如同工人與什麼的關係?找關係訓練法是一種通過讓兒童找出兩種事物之間的關係,訓練兒童的比較、概括和綜合能力的方法。

方案三:找同類訓練法

目的: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

方法:家長把下列幾個詞念給兒童聽,讓兒童找出哪個詞與其他4個詞不屬於同類。

椅子、桌子、凳子、沙發、躺椅

這種訓練可以讓孩子直觀地理解一些物體之間的關係和理解它們的含義,從而達到訓練兒童抽象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方法。

方案四:下一個輪到誰

目的:幫助孩子形成數學概念

方法:

1、準備飛機模型、積木、洋娃娃等寶寶生活中經常有的玩具。

2、然後爸媽一邊念著“飛機模型、積木、洋娃娃……”並將物品依序排出。

3、讓寶寶按照排好的物品順序,念出他們所看到的物品。

4、然後問寶寶積木的下一個應該是什麼呢?再下一個呢?

5、可以請寶寶重複多念幾次,察覺出次序感。

相同型式是數學的概念之一,也是語言、聽覺甚至是動作的訓練,通過眼、耳及語言的方式,能幫助寶寶更清楚認識“型式”。

方案五:誰是不一樣的?

目的:培養寶寶熟練“分類”概念的基礎。

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東西中,放一個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書籍中,放置一掛香蕉。

2、請寶寶拿出那堆東西裏不一樣的物品。

3、當寶寶把東西拿出來的時候,請寶寶試著說明為什麼要拿出這個東西。

4、聽完孩子的理由後,父母再加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寶寶建立“異與同”的概念。

爸媽還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狀況,提高這個遊戲的難度:如說一堆蘋果中放一個梨子;在一堆一角硬幣中,放一個一分硬幣,讓寶寶能夠區別細微的差別,同時也可以讓他了解,蘋果、梨子雖然有顏色、形狀、氣味上的差異,但都是水果,有共同點也有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