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學前兒童(0-6歲)邏輯思維的創建、發展(1 / 3)

孩子了解世界、認知事物,不僅通過豐富多彩的顏色和各種各樣的形狀,還要運用大腦進行分析、思考、推理、判斷等一係列思維活動。在各種思維活動中,邏輯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抽象思維能力。它是借助概念、推理和判斷,提煉出事物的特征,發現事物的規律的思維方法。邏輯思維能力使我們在麵對出現的問題和事件時,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所以促進和發展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童邏輯思維的創建和發展過程。

孩子從剛出世起就開始了邏輯思維的創建。事實上,生命伊始我們的孩子就開始一刻不停的通過他們所有的感覺器官迅速而大量的采集、整理、儲存信息了。

人類成長的過程首先要進行信息的收集、采集和積累,然後進入邏輯思維的創建、豐富的成長過程。最後,未來一定的目的對邏輯思維進行使用。

那麼什麼是信息呢?信息就是指能夠為視覺、聽覺、觸覺和感覺等信息采集器官采集到的各種直觀的、抽象的事物(例如,文字、數字、音樂、景物、色彩等等都被稱之為信息)。

它分為兩大範疇,即:機械類信息與生動類信息。而這兩個範疇又都涵蓋三類信息,即社會經驗類信息、生活經驗類信息和科學知識類信息。

可以說邏輯思維的使用過程,則是為目的的實現永無休止地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

人類生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邏輯思維從創建時期、豐富成長時期、到使用時期的形成過程。

皮亞傑認為,孩子自0歲開始進入邏輯思維創建期。這個過程中,孩子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行積極、盡可能大而豐富的收集采集、整理和儲存信息的工作,這個過程持續到孩子3歲基本結束,因此,0-3歲是邏輯思維的創建時期,這個時期孩子會具備一定的信息量和自我編織邏輯思維的最初能力。

隨即,3-6歲的孩子邏輯思維進入豐富成長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在持續采集信息的同時,開始嚐試自我編織邏輯思維並用以實現獲得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儲備和交換;當孩子成長到15歲的時候,邏輯思維豐富成長過程基本結束,這個時期的結束預示著孩子邏輯思維的使用時期開始了。

因此,孩子邏輯思維的學前階段培育應該圍繞著0-3歲和3-6歲這兩個時期的規律來合理地進行。

案例分析

講述人:李女士

寶寶資料:方方,女孩,14個月

這兩天我突然意識到14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邏輯思維了!

昨天我因為一個飯局回家比較晚,爸爸難得給孩子洗一次澡,他本來高高興興的抱著寶寶去洗澡,突然接到領導電話,隻好把孩子交給姑姑就出門了。誰知道,剛聽到“爸爸帶寶寶去洗澡”卻看到爸爸走掉的寶寶,完全理解自己被爸爸騙了,於是可憐寶寶從坐在澡盆裏開始,嘴巴裏麵就不停地嘟囔著“不叫爸,不叫爸”,一直到睡前吃奶都在說。幫忙洗澡的外婆問孩子:“為什麼不叫爸爸呀?是不是爸爸說要給你洗澡結果走了?”孩子居然難過地回答說“嗯”。

聽說這件事情後,我非常驚訝,這次,她可是自己根據理解設計出來的詞語組合,而且不論從意思還是語法都是對的。

我不禁感慨孩子的智力發育超越了大人的想象,也暗暗提醒自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了。

從這時候起,我和家人都開始注意在生活中的言行,盡量多地對孩子講話,就象對大人一樣,用正確且條理清晰的語言對他們說話。我谘詢了一些有經驗的育嬰方麵的專家,他們都建議我平時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多用一些這樣的詞彙,例如空的和滿的、大的和小的、輕的和重的、長的和短的、最先的和最後的、多的和少的等。還有一些像1本書、3堆花生、4扇門等詞彙也要常常使用,這樣能使寶寶由此產生邏輯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