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爸爸拿出一隻空鐵盒問孩子:“這隻鐵盒會沉還是會浮?”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沉”。可當盒子放進水中,卻高高地浮在水麵上,孩子在擺弄盒子時發現盒子是空的,空盒子盡管是鐵的,也能浮起來。孩子在玩耍中探索,在玩耍中進行比較概括和判斷推理,認識各種物體的體積、重量、形狀和材料之間的關係。
在培養孩子判斷力的過程中,我和孩子的爸爸有以下幾條心得:
1、讓孩子在玩耍中探索求知。知識不全靠機械的記憶,知識更多的是在實踐中發現獲得,孩子掌握規律性的知識越多,就越能促進判斷和推理思維的發展。
2、教孩子學用“是……”、“不是……”、“因為……,所以……。”等句式,發展孩子的語言,以養成判斷推理的習慣。
3、滿足孩子尋找事物原因以及事物間本質聯係的求知欲望。讓孩子主動探索周圍世界的奧秘。耐心地、準確地給孩子解答“為什麼”,引導孩子去發現“為什麼”。
解析:4-5歲是孩子判斷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3-4的小孩子往往把直接觀察到的物體表麵現象作為因果關係。例如,對斜板上皮球滾落下來的原因,3-4歲兒童認為是“(球)站不穩,沒有腳。”對隻有一條腿的桌子是否倒下來的現象,3-4歲兒童認為“要倒,是爛的。”而5-6歲的孩子開始能夠按事物的隱蔽的,比較本質的聯係,作出判斷和推理。如,“皮球是圓的,它要滾。”(桌子)斷了三條腿,它站不穩。“(乒乓球)空,會漂”。“(磁球)不是空的,是石頭做的,就會落下去”。因此,在孩子4-5歲這個過度期,父母應當幫助幼兒學會把事物之間的聯係分解出來,並且概括起來,幫助孩子學會概括規律,提高孩子的判斷力。
親子課堂
判斷力很少作為智力培養的專門項被提出來,但事實上,與想象力、記憶力等需要一定先天條件的能力相比,它卻是孩子後天智力培養中可操作性最強的一種。判斷力,是指人們在探討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大腦儲存的知識量,觀察事件周邊的相互關係,經過綜合思維迅速得出正確結論或有效方法。由於判斷力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具備準確度、速度、知識量、膽量等條件,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條件的訓練下手,培養孩子的判斷力。
反應速度的訓練
發現問題時,孩子是否能夠迅速開動腦筋,搜索與問題相關的原理或經驗,與判斷力的合理開發息息相關。思維能力的開發就由思維能力的訓練入手,家長可以通過猜謎、搶答、成語接龍等遊戲調動孩子的注意力,這些遊戲參與度要求高,能使孩子在短時間內精神高度集中,用積極性和挑戰性激發大腦潛能,從而培養反應速度。
知識儲備的增加
需要一定知識儲備作為支撐才能提高孩子判斷事物的準確度。判斷力的成功使用,重點還在於得出的結論是否準確,因此,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行不通的。要讓孩子獲得知識儲備,首先,要多讓孩子進行觀察和閱讀,將自然常識蘊含於生活中,擴充孩子的知識麵;其次,家長應當過給孩子講解社科人文、人情倫理等方麵的知識,還可以直觀地為孩子示範和舉例:通常這種情況是如何引起的、又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