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回答說:“你去問問周總理吧,總理最清楚。”
當楊振寧得知中國的“兩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鄧稼先是中國的“兩彈”元勳時,他獨自離開宴席走進了洗手間。這時,他已是淚流滿麵了。他為稼先而自豪,更為祖國而自豪!誰也不會料到,楊振寧和鄧稼先的這次會麵,對鄧稼先來說有著多麼重大的意義。不久,基地裏暗無天日的局麵結束了。
1971年以後,楊振寧每次回國,兩人都要聚在一起敘舊聊天。有一次,楊振寧和鄧稼先全家在一塊兒吃飯,大家邊吃邊談笑著。觸景生情,楊振寧想起了在美國留學的日子,笑著對鄧稼先說:“這回你可以吃飽了,想當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你可是常常餓肚子的呀!”
說完這話,兩個人都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那時候,生活十分艱苦,有一段時間,鄧稼先和另一位同學合住在一位美國老太太的閣樓裏,有一次吃飯,兩份牛排端上後,鄧稼先看了看,對那個同學說:“我這塊小,你那塊大。”
那位同學就把自己那份給了鄧稼先。回想起這些往事,兩個人禁不住都笑了。
後來,楊振寧多次送書給鄧稼先,有《楊振寧論文選集》、《讀書教學四十年》等。
1984年,鄧稼先60歲生日時,細心的楊振寧還特意送給他一副國際象棋。
5.痛悼摯友
由於生活條件的惡劣,鄧稼先患了重病。遠在美國的楊振寧聽到這個消息,萬分難過。他四處奔走為鄧稼先尋找特效藥,回國時還特意帶來了鄧稼先喜愛的音樂唱片,勸他要樂觀起來,爭取早日康複。
1986年6月,鄧稼先病情惡化,楊振寧最後一次到醫院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他手捧一大束鮮花,放在了鄧稼先的床頭。這鮮花象征著兩人永存的友誼。
1986年7月29日,為中國的核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的鄧稼先在北京逝世。全國上下為失去這位中華精英而感到悲痛萬分。中國各大報紙都在首要位置介紹了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讚揚他“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核工業部號召廣大科技人員向鄧稼先學習,學習他那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鬥、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他的同事和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寫下了一支催人淚下的挽歌: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國防部長張愛萍也寫詩讚揚他“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遠在大洋彼岸的楊振寧聽到這個消息悲痛萬分,立即給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發來了唁電。
1987年10月23日,楊振寧在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八寶山公墓,祭奠與他有著半個世紀深情厚誼的老朋友鄧稼先。時值深秋,寒氣襲人。
在安放骨灰的靈堂外麵搭起了一個靈棚,鄧稼先的巨幅遺像前擺著楊振寧送的花籃,緞帶上寫著:“鄧稼先千古,楊振寧敬挽。”
楊振寧眼含熱淚站在瑟瑟的寒風中,麵對鄧稼先的遺像肅立默哀,鞠躬悼念。祭奠儀式結束後,許鹿希教授按照鄧稼先的生前囑托,把一套安徽出產的石刻文房用具送給楊振寧,上麵寫著:“振寧、致禮存念,稼先敬留”。麵對此情此景,楊振寧再也抑製不住眼中的淚水。
楊振寧說他收集了鄧稼先的許多材料,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寫一篇關於鄧稼先的傳記,把他對中國的貢獻詳細記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