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和賈?奧裏爾一塊,經過研究分析,他們在通常即遵守宇稱守恒定律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老理論的框架下提出了一個級聯機製來解決“θ-τ之謎”,試圖走出這個迷宮,並且把研究結果認真地整理成文章在1955年第100期的《物理評論》雜誌上發表。但後來的實驗事實證明這一解決方案是不正確的,也就是說,按照這一解決方案,走不出這座迷宮。為了走出“θ-τ之謎”這座迷宮,李政道和楊振寧這兩位中國小博士進行了非常密切的合作。關於這一點,李政道曾說:關於現代物理基本觀念的修正,是我和楊振寧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一家中國餐館裏用膳前後經常討論而終於獲得結論並公之於世的。盡管李政道和楊振寧工作都非常忙,但為了盡快走出這座迷宮,李政道和楊振寧商定每周各自往對方住處往返一次。當楊振寧去找李政道的時候,李政道總是把這位“老兄”帶到哥倫比亞大學附近一家中國餐館裏邊吃飯邊討論問題。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餐館,地方不大但幹淨衛生,中國菜和飯很適合他們的口味。在吃飯時討論問題也符合中國人的習慣,他們可以無憂無慮地進行交談。他們常常是邊吃邊說,交換想法,提出新設想,有時也爭論得很激烈。他們一餐飯往往要吃上三四個小時。為了把問題弄清,他們常常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和場所。他們的這些行為,也引起了一些光顧中國餐館的美國人的好奇,特別是他們爭論問題時的認真勁,使外國人認為他們在鬧意見,或者是做生意在討價還價呢。在美國紐約州西北部羅徹斯德大學舉行的羅徹斯德會議,被認為是國際高能物理最主要的會議,每次會議都要邀請幾位科學家作重要的專題報告。楊振寧一來美國就經常參加這種會議,還曾在會議上作過重要的學術報告,隨楊振寧之後,李政道也參加了這種會議。在一次兩人共同參加的會議上,楊振寧在會上就“θ一τ之謎”作了他和李政道共同研究的總結性報告,楊振寧說: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認真研究,關於“θ一τ之謎”的解釋應該有所深入,但我們對於θ和τ這個衰變的實質性了解仍然是這麼的少。我們認為,也許對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保持一個開放的想法,墨守成規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遵循這種學術開放性思考的研究方式,費因曼先生對於這個論點提出了一個問題:θ和τ會不會是同一種粒子的不同宇稱狀態呢?它們可能沒有固定的宇稱性,這也就是說宇稱是不守恒的。這也就是說,自然界是不是有一種單一確定右手和左手的方式呢?我們深入仔細地研究了這一問題,但我和李政道仍然沒有得出任何確切的結論。也許所有的弱相互作用都來自一個相同的來源,是一種違反時空對稱的來源。這時李政道和楊振寧已開始反向思維了,即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物理界這個難題,開始思考是不是原來的宇稱守恒定律本身有問題。否定人們已公認的老定理的困難是非常大的。
李政道和楊振寧進行了非常艱苦的討論研究,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仍然沒有結果。這使一個人生活在美國的李政道更加苦悶。也正是在這時,李政道和美籍華人秦惠女士相識了。
秦惠是美籍中國人,她和李政道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在一次邂逅之後,他們頻頻接觸,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互相感到很滿意,在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後,1956年仲夏,李政道和秦惠結婚了。
他們的婚禮很簡單,在幾位親友祝賀下,舉行了簡單的結婚儀式。作為老兄,楊振寧衷心地祝賀李政道和秦惠新婚大喜:“按照中國婚禮習慣,祝賀你們新婚幸福,白頭偕老,我還相信,在賢內助的幫助下,政道的事業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李政道的婚後生活是幸福的,小家庭生活非常美滿。聰明、賢惠的秦惠女士很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李政道對妻子也非常關心和愛護。
李政道還常常惦記在遠方的親人。他忘不了1953年父親在日本病逝前的一番希望和重托。那時,傳來消息,父親在日本病重,他二話沒說,就迅速登上了飛往日本的飛機。在病床前,李政道看到父親已經不行了,他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滾落。他跪在病床前,握住父親的手泣不成聲地說:“爸爸,我是道兒,我回來了!”
看著匆匆趕來的李政道,老父親感到很欣慰,兒子為李家爭了光。李駿康勉強支撐著對李政道說:“道兒,你應該有所成就。我相信你,你一定會的!”
聽了父親的話,李政道一時泣不成聲,他哽咽著堅定地說:“父親,您放心吧,我一定會努力的,我一定會有成就的!”
李駿康望著英俊的兒子,忍受著痛苦的折磨,堅持著斷斷續續地說:“不要哭,不要傷心,每個人最後都要走這條路的。我高興地看到,你長大了、成熟了,這樣,我就放心了。
我還有一件事必須告訴你,這件事就是——不要忘記祖國,要為國爭光。我真誠地希望,你能為祖國的強盛貢獻力量。我相信你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