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頓一下,楊振寧接著說:“滿懷希望的我,好像當頭被澆了一大盆冷水,從頭到腳都感到冰涼。當時,我在那裏呆呆地站了許久。物理係的秘書叫我,我才反應過來。”

“年輕人,如果沒有別的事情,我要下班了。

”聽了楊振寧的敘述,李政道的心情也很沉重,沉默片刻後,李政道問道:“那麼你又是怎麼來到這芝加哥大學的呢?”

對於李政道的問話,楊振寧思考了一會兒後,緩緩地說:“當時,我非常失望地走出了物理係辦公室,心裏空蕩蕩的。我在樓外信步走了很長時間才理出個頭緒來。此時,我想起了我從前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正在美國教書。於是我決定去看望他,或許他能給我以幫助。我從前的那位老師叫張文裕,當時他受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在這所大學任教。他是福建惠安人,農家出身,為人熱心厚道,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受業於大物理學家盧瑟福。張文裕老師很熱情地接待了我。我一見到張文裕老師,就把自己的遭遇和心情告訴了他。”

說到這裏,楊振寧停頓了片刻,喝了點茶水,接著說:“出門在外的中國留學生,隻要遇到中國人,都會得到最真誠的幫助和支持。張文裕雖然是名教授,但他對我這樣初來乍到的青年人卻是盡力幫助的。他告訴我,費米先生不久就要到芝加哥大學主持一項研究,並在那裏任教。聽了張教授的話,我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這個消息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中國有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楊振寧此時的感覺是眼前豁然開朗,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回憶起往事,楊振寧還沉浸在當時的激動歡樂之中。但李政道卻沉不住氣了,向楊振寧道:“楊大哥,到芝加哥大學讀書是否容易?你知道,我沒有本科文憑,大學我隻讀了兩年!”

看到李政道非常焦急的樣子,楊振寧說:“我當時也是費盡了周折,想盡了辦法,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完全辦妥了進入芝加哥大學讀書學習的手續。在美國這樣的國家,競爭非常重要,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力爭,一定要充滿自信心。我信任你,而且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你的。”

楊振寧非常熱情,盡力安慰和鼓勵著小他4歲的李政道:“我感到,初到美國,最初三個月最難熬,思鄉情緒極為濃厚,無法把心思集中在讀書上,甚至天天焦急地等待郵差帶來家信。但是,三個月過後,就會慢慢好起來。你會很快適應這裏的氣候和生活的。”

隨後,楊振寧又向李政道介紹了芝加哥大學的一些情況。芝加哥大學對學曆倒不十分嚴格,頗具不拘一格的氣派。芝加哥大學位於距芝加哥城11公裏的密執安湖畔,創建於1890年,是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學。這所學校外部環境優美,特別是密執安湖給芝加哥大學增添了神韻和秀麗。芝加哥大學內部環境也非常誘人,到處是樹木花草。它的建築也獨具特色,在這座美麗的校園裏,有一座中世紀城堡式的建築物非常引人注目,在這座建築物前麵外牆上掛著一塊鏤花金屬牌子,上麵寫道:“1942年12月2日,人類在此實現了第一次自持鏈式反應,從而開始了受控的核能釋放。”

每當外來的學者和新入校的學生走到這塊牌子前,就會以崇敬的心情讚歎這位美籍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先生,這也是人類的驕傲和自豪,因為從此拉開了人類利用新能源的新紀元。芝加哥大學是一所男女同校的綜合性大學,有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在這裏就讀和工作過。這所學校對中國很友好,很早就同中國有往來。

1919年受胡適先生的邀請,芝加哥大學教授杜威曾到中國講學和作研究調查。杜威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曾任芝加哥大學哲學係、心理學係和教育學係的係主任,並創辦了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中國的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1926年就曾在這裏獲得了兩個學位。通過楊振寧的介紹,李政道麵見了校方領導。校方領導看了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的推薦信後,對這位沒有本科畢業證、隻讀完大學二年級課程的中國年輕人沒有冷眼相看,表現了博大的胸懷和熱情。校方對李政道很友善,答應想辦法接受這位中國青年進芝加哥大學學習深造。這種友好而熱情的表示,對到美國一個多月來非常苦惱的李政道來講,是極大的安慰。芝加哥大學具有自己獨特的辦學方式,它非常重視著名教授所寫的推薦信和介紹信。由於李政道持有吳大猷教授的推薦信,所以,李政道很快地就被正式錄取到芝加哥大學物理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