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大學讀書的日子裏,得遇早已崇拜的著名物理學家費米的指點,深得治學奧秘,初顯物理學方麵奇才,並獲得博士學位。在這裏的刻苦學習為他日後的科學研究打下了牢固而堅實的基礎。

1.海外尋兄長,楊振寧的關懷和指點

芝加哥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北美五大湖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芝加哥的城市建築沿著密執安湖向遠處延伸,主要建築正好處在密執安湖畔芝加哥河河口地帶,故被人們稱為五大湖畔的一顆“明珠”。芝加哥是個比較年輕的城市,1803年才開始建城。芝加哥經濟和城市建設是隨著美國東部開發建設而發展起來的。由於芝加哥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經濟發達的東海岸向西部殖民擴張的一個重要聯結點,所以1848年就在這裏修建了由芝加哥到卡林的第一條鐵路。到了20世紀初期,芝加哥經濟繁榮,人口迅速膨脹到170萬人,成了當時美國的特大城市。芝加哥是北美五大湖區最大的湖港,這一帶是美國最大的農牧產品基地。五大湖地區又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因而芝加哥是美國主要的工業基地。芝加哥位於五大湖區的芝加哥河河口,這裏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在一望無際的湖麵上,根本分不清它是湖還是海。芝加哥是美麗的,但對李政道來說,對他最有吸引力的是芝加哥大學,而不是芝加哥的風景。

李政道無心觀看車外的景色,盡管車速飛快,他還是認為車像老牛一樣在前行,李政道想見楊振寧的心情太迫切了。

李政道很快就找到了芝加哥大學。一走進芝加哥大學校門,李政道就非常激動,盡管一切都是那樣地陌生,可在他眼裏又似乎非常熟悉,好像他回到了生活多年的母校一樣。經過幾番周折,李政道終於在芝加哥大學的國際實驗樓找到了自己的兄長楊振寧。兩人在異國他鄉相逢,都感到非常激動,互相捶背打肩,擁抱雀躍。

李政道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家,回到了親人旁邊,感到非常溫暖,頓時有了依靠。

李政道多少天來的苦悶、困惑、孤獨,終於找到了訴說的機會,他迫不及待地向兄長訴說自己離開祖國到美國後的種種遭遇,但由於心情太急迫、太激動,李政道的言語不僅難以表達自己的意思,就連句子也說不成。此刻的楊振寧,非常了解李政道的心情,笑著對他說:“政道,不要急,咱們先回到我的住處,洗洗臉,吃了飯後,我再仔細地聽你說。”

聽了楊振寧的話,李政道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楊大哥,經你這一說,我真的有點餓了。

”楊振寧幫李政道提著行李回到了自己的住處。二人洗了洗臉,就一同到餐廳去吃飯。在吃飯的時候,李政道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他邊吃飯邊向楊振寧述說了一個多月來的遭遇和複雜的心情變化。楊振寧認真地聽了李政道的敘述,然後也向李政道講述了自己的經曆,特別是講述了他初到美國的經曆和感受。原來,楊振寧初到美國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遭遇和李政道的差不多。楊振寧是1945年11月到達美國的。到達美國後,他的第一件工作,也是想找到一所學校讀書學習,然後再看機會找一所好學校和一位好導師。但楊振寧的願望不能實現,想在二戰剛結束後的美國找到一所學校學習,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在多次碰壁之後,出於無奈,他隻好去找自己在國內時就早已傾慕的大名鼎鼎的費米教授,他認為自己或許能見到費米教授。當時他聽說費米先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為此他就直接到哥倫比亞大學。當時費米先生不僅在基本粒子物理上有重大貢獻,而且是主持製造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人,名聲非常大。但是,由於戰時的特殊需要,費米先生的行蹤是保密的,甚至連費米這個名字也是保密的。當楊振寧到哥倫比亞大學去問費米教授什麼時間來上課時,哥倫比亞大學物理係秘書竟說他從未聽說過有一個叫費米的人。秘書的回答,使楊振寧首先感到的是吃驚,然後是非常失望。楊振寧講到此處,笑著對李政道說:“當時我的心情和你在華盛頓的心情差不多,甚至比你感到更失望。因為人們連費米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你能到哪裏去找這個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