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首先找了個住的地方,馬上就開始了落實就讀學校的行動。初到美國的李政道,確實產生了不少困惑。首先是語言障礙。

李政道的英語水平在中國國內還是相當可以的,但一到美國,聽不懂美國人講的話,他講的英語人家也聽不懂。信息難以溝通,意思很難表達,他常常感到手足無措。更使李政道感到苦惱的是,20多天過去了,連一個就讀的學校都沒找到。第一次出門在外的李政道還不到20歲,尤其是在中國隻讀到大學二年級,連本科三年級的門檻還沒有邁進,卻要到美國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這在學製嚴格的美國是非常困難的。盡管李政道橫下心來,不怕碰釘子,想多跑幾所學校,或許有一所學校肯接受自己就讀。但是,10天過去了,20天過去了,凡是自己找過的學校沒有一所答應接受他就讀。

李政道所找過的學校還認為,中國政府選派這樣一個本科隻讀了兩年的年輕人來美國研究物理學,是中國政府給美國政府難堪,因而李政道所找過的學校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拒絕了李政道的申請要求。麵對美國的“不友好”,李政道感到茫然了。

這時,他想起了居裏夫人的座右銘:“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常言道:立誌是事業的大門,信心是事業的立足點。

李政道相信自己的能力,他非常熱愛自己所選擇的物理學。沒有拿到大學畢業文憑,隻說明自己少讀了兩年書,並不能證明自己能力差、水平低。他自信和那些大學畢業生比較,自己並不遜色。

李政道知道,他現在所能擁有的就是自信,還有吳大猷先生留下的一封推薦信。由於工作忙,時間緊迫,吳先生在華盛頓隻和李政道見過一次麵,他給李政道留下一封推薦信,就到英國參加倫敦皇家學會舉辦的慶祝物理學家牛頓誕辰300周年紀念大會去了。

李政道展開推薦信,信中寫道:李政道雖然在中國的大學隻讀了兩年的書,但他是一位聰明能幹的好青年。他思想有條理,思維敏捷,邏輯嚴密,勤奮好學,工作認真,他的學業比大學畢業生並不遜色,我相信,他如果能得到適當的科學指導一定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物理學家。

3.風雨飄搖,小樹與蛛網的啟示

吳大猷先生到英國去了,這使李政道頓失依靠。當人們處於困難環境的時候,總會想起從前,總會想起家鄉,總會想起老師、父母和朋友。在國內,不管他有多麼困難,都有依靠,可是現在一個人在遙遠而陌生的美國。房間裏很冷清寂寞,李政道實在待不下去了,他穿好衣服,想到外邊走走,心想這樣或許能多少排遣一下他的苦悶與孤獨。華盛頓的環境是宜人的,夜景更令人心曠神怡。在大街上,摩天大樓閃爍著耀眼的燈光,大街上人來人往,匆匆忙忙。

李政道一個人信步往前走,無意中走進一個咖啡館。他剛進去坐下,旁邊的人就已意識到他是一個中國人,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

李政道立刻站起來走出門去,回到了他所住的冰冷的屋子裏。第二天上午,他接連跑了兩個學校,結果和從前的情況一樣,這兩所學校都拒絕了他的申請,這種情況更增加了李政道的苦惱和孤獨。這一天,天氣不好,風很大,李政道穿上風衣,漫步在大街上。街上仍然是車水馬龍,各種汽車絡繹不絕。他信步往前走,不知走了多長時間,走了多遠的距離。他看見前邊有一棵小樹在迎風搖曳著。也可能是他走累了,他走過來倚在這棵小樹上苦苦思索。他感到自己就像這棵小樹,雖然人們來來往往,但從沒有人過問,沒有人欣賞。看著行人,想著小樹,李政道不住地歎息。

李政道突然拉住消極的思緒,努力往積極處想:如果這棵小樹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那麼行人就一定會注目這棵樹,讚美這棵大樹的雄偉和挺拔,讚美這棵大樹對人類的貢獻,或許對這棵樹,有人著文吟詩、寫生、拍照。

李政道明白,人們隻會注意成功的形象,不會關注或關心走向成功的艱辛過程。

李政道明白,他自己也像這棵小樹,不可能一下子長成參天大樹,不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成功。小樹要經過無數的風雨洗禮,才能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