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2 / 2)

第二起是湖北。

譙郡的城父縣(今安徽亳州東南),原本有個小吏朱粲,在楊廣東征時被征入軍中,因為不願到遼東“送死”,開了小差,跑到山上做了土匪,人稱“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多的時候有十萬人馬,不過張須陀平定黃淮,朱粲的人或死或降,越打越少,隻剩下幾百號人,逃到荊州、襄陽一帶,遠遠躲開了張須陀。

起先,根本沒有人把朱粲這幾百人放在眼裏,朱粲雖然繼續占山為王,卻也不敢聲勢太大。等到我被困在雁門,朱粲個把月居然又有了上萬人馬,盤踞在漢水山地,劫掠附近的房陵、巴東、襄陽、夷陵諸郡,官軍人少,又比較分散,居然處處被動。這朱粲為人殘暴,凡是對他的劫掠稍加抵抗的村鎮,幾乎殺的雞犬不留。官軍集結一萬人馬,於九月對其進剿,朱粲在當地呆不住---老百姓當然都很恨他,於是一路向東流竄,據說行軍沒有軍糧,就殺人充饑,到了十月,流竄到蘄春郡一帶。

我於是調竇建德領兵平叛,對付民變---順便提一下,我實在不願稱朱粲為農民起義軍,竇建德比普通官軍更加拿手。張須陀我要留在身邊,也該讓他歇歇了。

竇建德手下一批六、七品的郎將,如單雄信、杜伏威、劉元進,本來就是變民軍出身。

第三件是遼東。

八月,就在我被圍雁門的幾天前,渤海郡王達隆死了。本來,達隆死了,達榮繼位也就是了,他是長子,又是我冊封的王世子,接替達隆,順理成章。

可是有人不樂意。

達隆的弟弟,達榮的叔叔達非。

靺鞨人的風俗,類似於突厥,或者說更早的匈奴。首領的位子,除了傳給兒子,也可以傳給兄弟,關鍵還要看實力。糟糕的是,達榮和達非都各有實力。

達非的優勢,在於他先有準備。特別是在龍泉府(扶餘城)一帶,達非的實力,還要超出達榮。

所以,在達隆死後的第二天,達非發動了政變。好在達榮也非全無防備,帶著妻兒和一幹親信,逃回了粟末故地,在那裏,達榮有父親留下的一班家底。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兩邊自然殺做一團。李密雖然是都護靺鞨諸部的中郎將,可是還要防備高句麗,加上不知朝廷旨意,除了照會雙方,卻也隻能作壁上觀。

事實上,李密也不可能去幹預,因為高句麗得知粟末部內亂,果然起了“收複失地”之心,起兵來攻,李密急忙上報李子雄,李子雄親自率了懷遠鎮(瀘河鎮已經為了解雁門之圍去攻突厥)東援,加上李密所部和新城都督拉洛所部(他是高句麗的“叛徒”,自然比其他幾部更加賣力),側擊北上的高句麗軍,而達榮和達非外敵當前,也隻好先擯棄前嫌,一邊相互搞點摩擦,一邊有共同抵擋高句麗。李子雄又以安東都護大將軍的名義,調鐵力、莫吉等靺鞨諸部都督助戰,到了九月底,終於擊退高句麗軍。可是達榮和達非外敵一去,又彼此攻殺起來。

我於是下旨調停,本來,道理應該是在達榮一邊,不過我早已顧忌粟末部勢力太大,將來會“尾大不掉”,正好借機削弱,便出來和稀泥,一麵讓達榮繼承渤海郡王的位子,一麵卻又封達非哥勿都督、哥勿郡公,名義上要向達榮稱臣,其實卻是獨立,取得包括龍泉府在內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盤和人口。達榮於是在故地修築新城,仍稱龍泉府,而扶餘則改哥勿城。萬卷書屋www.wjsw.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萬卷書屋原創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