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裁斷工藝品質管理(3 / 3)

6.材料品質的處理辦法

(1)色差造成色差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原材料進倉同一張料上有局部色差及紋路粗細問題,二是不同批次有不同顏色及紋路,且混在一起。

控製色差的方法為:裁剪開料前須按照倉庫的色差通知生產,分指令、貼流水標(流水標應貼在成型後不外露的位置)配對,但鞋麵要有一個流水標外露,方便配對。並通知後段生產單位注意控製。

(2)對於部件訂單,盡量避免材料出現色差,無法做到的,分碼數或配對,由業務人員通知該訂單客戶注意。

(3)對於異常材料(色差、疤痕、血筋、材質疏鬆等)品質標準有上下差異時,需試做鞋麵或成品鞋校對最終效果。

(4)在開料前,將材料不良、已是次品的剪掉及不裁斷(如網布結頭)。

(5)在裁斷天然皮革時,將一些不易看到的瑕疵,用銀筆做記號標示出,絕對次品的位置用圓圈標示,可避開的位置和蓋住的部位,依鞋型而定,可接受程度的部件畫線標示;在裁斷時,避開傷殘部位,減少不良品。

(6)在裁斷天然皮革時,對於一些血筋、暗筋,在表麵上無法看見的,需要手拉一拉所有裁斷的位置再操作。針對某些血筋,在可接受程度內,也必須選擇部位,以不影響外觀為準(如內腰、眼片等),易於後段單位操作,以減少不良品。

(7)在裁斷材料邊緣兩端時,需用手折一折,若材料表層浮起,貼合不良,如人造革PU層脫開,網布與泡棉脫開,不予裁斷,以減少不良品。

(8)對於特殊的鞋型、材料、品質難控製的,需采用單層裁剪,以減少材料浪費。

7.織帶熱切割質量要求

(1)織帶多數是用尼龍或特多龍織成,剪斷後切口處易散邊,必須將織帶進行熱切割。

(2)切割時,注意織帶、分段、長度應符合說明書規格。切口處要熔好,讓織帶不易散邊(檢驗時用手刮一刮,是否熔好)。

(3)切割不良將造成鞋麵織帶拉力不牢固,到了消費者手中易拉斷;織帶比較厚,在鞋麵上易造成凸痕時,應燙壓織帶。要按說明書的規定、寬度、位置將織帶燙平,如織帶沒燙平則造成車縫後鞋麵有凹凸不平、起毛、打腳,影響外觀和穿著舒適感。

8.中底布與中底板的區別

(1)材質不同中底布材質是不織布,中底板是硬紙板。

(2)所用形體不同中底布用於加州式(拉幫)鞋型,而中底板是用於前幫式鞋型。

(3)中底布不需網印,在拉幫時對準中心點、記號齒,以免鞋麵與中底布中點及腰位記號中底板齒吻合。中底布刀模無衝針;中底板裁刀上有衝針,目的是規定幫距,使幫距深淺一致。

五、材料與部件點檢要求

1.裁斷前材料檢驗

(1)接到備料單、色卡後,應認真閱讀,詳細了解客戶名稱、訂單號、配色、數量、應領材料名稱、要求、避免誤領。詳細了解材料規格、長度、寬度、厚度、密度、克重,並進行抽查。

(2)疊料檢驗,應區分好顏色,了解每捆材料寬度、長度、麵積,以便疊料過程中核對。按生產工藝要求、規定的層次、方向折疊(視實際材料的情況),前後、左右對齊。

(3)疊料過程中發現接頭應分開折疊,並標明;發現材質不良(起皺、紋路不對、脫層、寬窄不一)、同批材料有色差現象,應分開折疊,並標明色差,配雙裁斷。

2.部件點檢

(1)點檢每10雙一捆,數量要準確,片片是正品,要經常抽檢,當天裁斷應及時驗收入庫。

(2)認真檢驗部件的粒麵粗細、色澤、絨毛等外觀指標是否達標。

(3)將裁斷好的部件左右配套成雙;將裁斷好的部件,按照貨號分類。將裁斷好的部件,按照尺碼大小分檔。

(4)將當天裁斷的部件,清點數量後捆紮,交由收料員驗收簽字。

思考題

1.幫部件裁斷品質要求有哪些內容?

2.按標樣實踐檢驗裁斷部件。

3.按生產指令單要求檢驗裁斷幫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