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拍攝場麵的調度(2 / 3)

拍攝的大小景別要全,拍攝方向要遵循30°原則。也就是在對同一主體拍攝不同景別時應使前後鏡頭的視角至少改變30°。這樣不僅可以豐富畫麵的表現形式,更主要的是為了防止同機位拍攝在連接時所引起的畫麵跳動現象。

103拍攝場麵調度的基本規律

1031不同景別之間的連接

鏡頭對被攝場景的氣氛和表現效果影響極大。過長鏡頭會使人感受到拖拉,太短的鏡頭又看不清畫麵。鏡頭的長短與景別有關,景別越大要看清一個畫麵所需的時間越長,例如要看清全景畫麵約需5秒,而看清近景隻需1秒。

景別變化能帶來新的信息,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於畫麵內容的變化,忽略鏡頭瞬間轉換的過程。對同一個被攝對象,前後鏡頭的景別要有明顯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不應該把同景別、同機位拍攝的同一對象的鏡頭相連,或兩極(即方向相反)鏡頭相連,那樣會產生重複或跳動的視覺感受。也就是說在同機位拍攝時,景別相差要大,景別相差太小的前後鏡頭連接會引起視覺上的跳動。

1032不同拍攝角度之間的連接

拍攝角度的變化使畫麵增加了新的信息,那麼如何使角度變化的畫麵連接流暢呢?一般來說,在拍攝同一對象時,當前後兩個鏡頭的景別變化不明顯時,則應明顯地改變拍攝方向。當前後兩個鏡頭的景別變化明顯時,拍攝方向可以不變;但若有變化則應相當明顯,否則會有跳動感。

不同拍攝角度的攝像機機位,攝像機1、攝像機2攝取的是近景,攝像機3攝取的是特寫,攝像機4拍攝的是全景。攝像機1與攝像機4鏡頭連接流暢,這是因為景別相差較大。攝像機1與攝像機2鏡頭連接會有跳動感,這是由於景別相同時角度變化不大。攝像機2與攝像機4鏡頭連接也會有跳動感。攝像機1與攝像機3鏡頭連接不會有跳動感,這是因為當前後兩個鏡頭的景別變化不明顯時,拍攝方向明顯改變了。攝像機3與攝像機4鏡頭連接更加流暢。

1033構圖之間的連接

1相似構圖

畫麵構圖也會影響鏡頭的連接。一般來說,相似的構圖容易達到流暢的效果。例如上一鏡頭被攝主體在右邊,那麼下一鏡頭被攝主體也應在右邊(即同一側),視覺中心的相對固定能夠使鏡頭之間的連接在視覺上不產生跳動。

如果上下兩個鏡頭被攝主體在畫麵的兩側(右邊和左邊),此時連接後的畫麵不流暢。

2前後照應構圖

拍攝的一組鏡頭構圖,不能從單個鏡頭的構圖來結構,而要注意前後畫麵構圖的結構服從畫麵構圖的連續性,使畫麵構圖前後照應。

從單個鏡頭來說,畫麵結構處於不平衡狀態。不平衡的畫麵結構在觀眾觀看時的視覺心理得到了平衡,也即達到了互相照應。

1034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互之間的連接

固定鏡頭攝取畫麵的框架是固定的,但是被攝主體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運動的。運動鏡頭攝像機的機位、光軸、鏡頭的焦距均可變化,有推、拉、搖、移、跟、升降、綜合運動等拍攝方法。運動鏡頭一般都有三個過程,起幅畫麵、運動、落幅畫麵。起幅畫麵與落幅畫麵中的被攝體可以是相對靜止的,也可以是運動的。

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之間的連接要遵循“靜接靜、動接動”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流暢地連接。“靜接靜”是指在視覺上沒有明顯動感的鏡頭應與同樣沒有明顯動感的其他鏡頭相連接。“動接動”是指兩個運動鏡頭的連接,要求這兩個運動鏡頭都沒有起幅、落幅,隻是兩個不同運動過程的相連接。

1被攝主體是相對靜止的鏡頭連接

如果被攝體是相對靜止的固定鏡頭,上下鏡頭可以直接連接。當一個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連時,運動鏡頭應有一個起幅。當一個運動鏡頭與固定鏡頭相連時,運動鏡頭應有一個落幅。

2被攝主體是運動的鏡頭連接

如果被攝主體是運動的,“靜接靜”時還要注意,如果兩個畫麵中的主體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它們中間有停頓時,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麵主體做完一個完整動作停下來後,接上一個從靜止到開始的運動鏡頭。

在“動接動”時,還要保持前後兩個鏡頭被攝主體運動方向和速度上的一致。

3“動接靜”、“靜接動”鏡頭組接的特點

“動接靜”、“靜接動”的鏡頭組接很突然,畫麵不流暢,但有時能起到一些特殊的作用。

例如,“動接靜”是前一個動感強烈的鏡頭後麵接上一個靜止的鏡頭,會產生突兀和停頓的效果,是表現影片情緒的方法。又如“靜接動”是從前一個鏡頭的靜到後一個鏡頭的動,往往產生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因為在靜的鏡頭中有一種醞釀、等待、積聚能量的因素,其後可能是突然地爆發和釋放能量的過程。

1035鏡頭連接時的光線、色彩與影調

在同一場景中,前後鏡頭的照明形式應該保持統一,不但要求照明光線的性質一致,而且要求光線的方向一致,這樣連接後的鏡頭才能顯得真實、自然。

色彩與影調也會影響前後鏡頭連接時視覺的流暢,對於同一場景要注意色彩與影調的統一,如有變化也應該漸進變化,不能產生跳躍的感覺。

如果光線、色彩與影調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也就說明了時間、地點或拍攝場景的不同。

1036軸線規律

1軸線

在拍攝場麵的調度中,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運動方向和不同被攝對象之間的位置關係所形成的一條假想的、無形的直線,即軸線。

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形成了方向軸線,被攝對象的運動方向形成了運動軸線,被攝對象之間的位置關係如兩個人在說話,又形成了關係軸線。

這條軸線影響著鏡頭的調度,多台攝像機同時拍攝時有一個總方向或者說有一個總方向的拍攝角度,也即全景拍攝角度。有了這個拍攝角度後,其他攝像機或同台攝像機的其他機位的空間位置就確定下來了。為了使被攝對象在一組鏡頭中有相同的背景有一種空間的統一感,鏡頭調度必須在軸線的同一側,即180°的區域內設置機位、選擇拍攝角度、選擇拍攝景別。如果超過180°的區域設置機位,會破壞空間的統一感,也就是越軸拍攝。

被攝體1與被攝體2構成了關係軸線,攝像機2是這個場景的總角度,即全景角度,攝像機1、2、3為同側機位,攝像機4為越軸機位。

2三角形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