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寬仁治國(2 / 2)

“民以食為天,穀物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你們膽敢糟蹋。你們要吃糧食,不如來吃我的肺腸吧!”他說著就要把蝗蟲呑到肚裏去。

左右侍從見狀大驚失色勸攔道:“這種害蟲吃了會生病的。”

唐太宗說:“能為百姓除害,就是生病也要吃。”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蝗蟲呑了下去。雖然吞食蝗蟲的做法並不可取,但是卻表達了唐太宗對百姓的關切之情。據史書記載,由於唐大宗勇呑蝗蟲,所以長安一帶那年的蝗蟲果然沒有對農作物造成太大的災害。

在長安蝗蟲肆虐的同時,關中又發生嚴重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有的老百姓為謀生計,被迫賣掉親生兒女。唐太宗委派禦史大夫杜淹巡回檢查,了解情況。杜淹了解情況後,就如實報告給了唐太宗。唐太宗知道後十分震驚,拿出國庫的金銀,贖回被賣掉的孩子,送還給他們的父母。他接著發下詔書,決定免征賦稅,以減輕百姓的負擔。詔書發下不久,關中就下了一場大雨,旱情有所緩解,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漸恢複過來。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洛陽遭受水災,許多人無家可歸,洛陽宮也被水淹沒,受到了較大的損害。唐太宗知道以後,指示把洛陽宮被水毀壞的地方簡單加以修繕(shan)就可以了。所餘的木料,全部分給城中房倒屋塌的百姓。由於洪水來勢凶猛,衝毀了不少百姓的房屋,很多人無家可歸。所以,唐太宗又命人騰出明德宮和飛山宮的玄圃院,供無處棲身的人們居住,百姓們無不感激涕零。

唐初時期,由六朝沿襲而來的不良婚姻風俗愈演愈烈。一些豪門望族仰仗著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絲毫不重視儒家所倡導的關於婚姻的禮儀,隻知道勒索財物聘金,嫁女一定要嫁給富人家;而一些新做官的人和有錢人家,因為羨慕這些人位高權重,爭相和他們結成親家,多送金玉布韋,使昏姻如同買賣。這樣,出身豪門的媳婦仰仗自己的高貴出身和豐厚的嫁妝,往往對公婆不尊敬,對社會的風氣產生了十分不好的影響,既亂了人倫,又損害了社會教化。

唐太宗發現了這個情況,認為再不加以製止,就會敗壞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會減弱,也會影響自己的統治。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下詔整治六朝門閥風氣中形成的不良嫁娶風尚,要求禁止在世俗中形成的“門當戶對、攀龍附鳳”的不良習俗。

不久,唐太宗的女兒南平公主下嫁給禮部尚書王矽(gul)的兒子王敬直。王矽說:“自從近代以來風俗敗壞淺薄,公主下嫁,廢棄了拜見公婆的禮節。現在皇上既然下令禁止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認為一切行為都應該遵循禮法,那麼我就應該接受公主的拜見。這並不是我在擺什麼皇親國戚的威風,我隻是想讓天下人都知道皇帝下這個禁令堅定的決心。既然皇上都能以身作則,大小官員、老百姓哪還有不遵守的道理?隻有這樣,我們所倡導的禮儀才能行於天下,而社會才能因此而穩定。”

唐太宗聽了,哈哈大笑:“你說的的確有道理。我找的這個親家真會替我著想啊。”

於是王矽和妻子同坐在公婆的座位上,讓公主親自跪拜,行子女之儀,禮畢之後才可退下。從此以後,公主下嫁到有公婆的家庭,都要對公婆行禮。

由於李世民對自己、對自己的親人嚴格要求,朝廷上下,崇尚節儉、不尚浮華的風氣流行起來,民間的古樸之風也成為時尚。雖然這並不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但民風純樸、其樂陶陶的景象卻為曆代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