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8)(3 / 3)

1992年底,海星科技實業(集團)公司宣告成立;1993年11月,第一家海星超市開始營業,至今已在陝西各地擁有27家分店;1995年,海星的PC機銷售產值達10億元,列全國第一;1996年5月,海星自有品牌“海星電腦”正式批量生產,“榮氏”果汁飲料同時登場;1999年初取得英國保誠公司1200萬美元的第一筆直接投資(協議投資總額3600萬美元);1999年6月,海星現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上市,海星集團和西安交通大學股份製合作的“海星信息研究院”即將掛牌……“我認為中國企業界的一個誤區就是:一定要你懂的事情你才能去做。這是個很錯誤的說法。企業家靠兩個方麵:一是有形的資產,一是關於人的資本;要做的無非是三件事情:用好人、用好資金、把握好方向。懂得一件事具體怎麼做、再把它做好,那是工程師的事情,不是企業家的事情。

“企業家的職責就是用好一批工程師、經濟師、市場設計師。你要裁決的是,當這批人認為產業很有發展時,你要做出一個正確的結論:行,這個行業是可以做的!”榮海如是說。

任何一個民營企業在發展的初始階段,都不可避免會帶有濃重的創始人的個人色彩,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一人決策”不是件壞事。但公司做大了,再能幹的人也無法事必躬親。人才當然要用,如何取舍,標準的背後是觀念。榮海認為:

“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是要用能人,無論如何要有才幹。傳統上首先是品德要好,其次是才華;強調品德過多,沒有才華,就擔當不起技術的責任,那還是小作坊式、落後的家族封建管理模式。

“用能人,約束機製必須相當健全,監控手段、獎罰手段要全、要強。一個能夠任用能人的機製,應該首先是製度強有力。”

榮海所謂“強有力”的製度,其實是一種深具中國特色的觀念,是“製度底下的情感機製”,講約束,更講激勵:首先要有製度,有一個大的原則,在原則下可以作一些微調,通過感情因素的加入增強凝聚力,反過來更好地推行製度,而製度的目的,完全在於更好地激發人性、發揮人的潛力。榮海曾談到:

“單純講製度,很多人都會走,在中國有製度的地方很多,我為什麼要跟你幹反過來說,光講情感沒有製度,就是一團糟,人人都跟你講條件,人人都說我是功臣,你怎麼辦必須把兩者揉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方式。”

海星的高層管理人員70%出自西安交通大學之門,每個人都有最少5年以上的海星工齡,年齡都在33歲到42歲之間。是這樣一個結構完善了“製度底下的情感機製”,也是“製度底下的情感機製”穩定了這樣一個結構。

海星有一批很不錯的年輕人,這是公司的中堅力量。榮海確實要讓這些人脫穎而出。以前這方麵做得卻不是很夠,榮海曾這樣自省:

“我的性格不是能夠很放手,管得還比較嚴,對公司而言,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把別人的發展機會自覺不自覺就給剝奪了。我這麼一直‘罩’下去,對公司的發展不是一件好事。現在要更多地為他們創造環境、更多地讓他們走上前台,去發揮自己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