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8)(2 / 3)

李書福:築巢引鳳,聚合元氣李書福認為用人不能用管的辦法,管得住人,管不住心。人才要靠吸引,靠企業的魅力去吸引。

1994年,吉利計劃開發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廠房未造,技術人員未來,李書福紅紅火火地建起了專家樓,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築巢引鳳”這一招真靈,來自四川、江西、安徽等10多個其他省市的工程技術人員到了吉利就有了一個舒適的家。事業初創期,李書福手頭資金十分緊缺,他卻劃出41畝土地,投資4000多萬元,安置2500多人住進專家樓和職工宿舍。吉利摩托車能有今天,主要依靠這支主力軍。

李書福還有得意的一招:“我要讓吉利集團的每個員工都成為老板”。吉利集團內部實行層層承包,形式靈活多樣,你可買一台機器,一個車間,一個分廠,這樣所有的員工都是企業的主人,都是集團的老板。能力大當大老板,能力小當小老板。吉利6000多人中,已有近4000人是大大小小的老板。

榮海:任用能人,深挖潛質人本主義的管理思想給人開創了管理的新境界,企業管理者開始逐漸由過去的硬性管理轉變為重視對人的激勵和人才潛能的挖掘上。在這一點上,榮海很具有代表性。

海星集團老總榮海幾乎從沒脫離過校園環境,比一般人更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很注意向國外同類公司學習,學人家怎麼做。我和一些國際水平的先進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接觸很多。再就是自己平時多留心、多學習、注意觀察,這些信息會散見於很多渠道。”

如果不是在極正式的場合,海星的員工一般稱呼榮海為“榮老師”而不是“榮總”,這不僅因為榮海的教授身份,以及這些員工大都比較年輕、離開學校不久,更因為在榮海身上體現出來的學習精神和學習能力所起的表率作用。一位海星的資深經理人對他部門的新員工說:“判斷一個同事是不是‘老海星’,有個可靠的方法:你隻要仔細觀察,看他的言談舉止和處理風格是不是有點兒榮老師的‘意思’。”

和大多數中國的IT企業一樣,海星崛起靠的也是“貿易先行”,先做別人的代理,後做自己的品牌。1991年5月,榮海接受康柏公司異常苛刻的合作條件,成為康柏的西北地區總代理並大獲成功,海星由此駛入調整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