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8)(1 / 3)

以人為本,構築創造財富的天梯

萬事成於人。世間人最寶貴,有人,什麼奇跡都可以創造。人是財富的第一資源,這是現代管理的共識。創富無不以人為本。

魯冠球:以人為本,聚焦於人以人為本,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魯冠球基於“企業即人”的思想,在組織生產和開拓市場時,充分強調人的價值,重視對員工素質的培養,把“領導生產”這種傳統觀念轉變到“領導人”這一新的管理觀念,把思想教育重點放在培養員工應該“做什麼樣的人,活得才有意義”的高度上,讓廣大員工形成熱愛企業,關心集體的觀念。這種觀念形成員工“想主人事、幹主人活、盡主人責、享主人樂”的自覺行動,還把培養員工“老板意識、老板行為、老板收入”作為深化企業改革的內容。1983年魯冠球第一次向全市招收高中畢業生,1984年在浙江鄉鎮企業中第一個花錢引進大學畢業生,同時,又采取送員工上大學,投資辦教育,企業內進行員工崗位輪訓等辦法,使員工素質普遍提高,高質量和高效益也就自然而然了。

出一流的產品,創一流的企業,關鍵是什麼

魯冠球爽快地回答:人。

在生產力三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人是企業的主宰,直接影響著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

在保證產品優質的同時,魯冠球把聚焦點集中到“人”上。

為了控掘“人”的潛能,他大刀闊斧地進行用工、分配、獎勵製度的改革。

在管理上提出“洋為中用,農為工用”,經過多年的摸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分配和管理體係。對用工、崗位、收入等等實行的是動態管理,如,在用工上,實行階梯式用工製度,采用四種用工製度,即固定工、合同工、試用合同工和臨時工,既可逐級上升,也可一降到底。崗位也是一樣,如果完不成崗位工作目標,下一年你的崗位就要公開招聘。分配方麵,前後經曆了三個階段,從1982年9月起,在兼采農村聯產責任製和工業中計件工資製長處的基礎上,試行了“聯產計酬浮動工資製”,職工的收入按企業毛利潤的多少來浮動。在企業內部分配中,針對不同的崗位和工作性質,采用四種工資製度、五種分配類別、六種獎勵形式的“四、五、六構造式”:一線人員根據完成工時的定額、原材料消耗定額、質量定額部分發放,超產越高,其所得浮動工資越高;對二、三線人員,按不同工種、工作崗位製定工作標準,進行百分考核,實行“五檔十五級”考評。在管理上,“萬向”這麼多年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一定要落實好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製,也就是要搞好“一包”(承包)、“三改”(改固定工資為浮動工資,改幹部任命為聘用製,改固定工為合同工)。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素質。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魯冠球從企業經營實踐中體會到:獎金缺少,可以借貸;物資缺乏,可以采購;勞力沒有,可以招收;科技難題還可委托大專院校、大廠幫助解決,但深深覺得經營者不可任意替代,搞好經濟的關鍵是人才,抓住經濟就要抓住人才。作為企業領導人就要及時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什麼是人才,各個不同曆史時期,人才的標準都不一樣,有的甚至截然相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工作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我們對人才的認識應該以生產力為標準,作為企業來說,能發展生產,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就是人才。

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在人才的使用上也要轉變觀念,“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企業領導要善於發現人才,大膽使用人才,在這方麵,萬向集團公司也有過經驗教訓。1987年,他們搞了一個養殖場,因為經營人才不理想,連年虧損,集體資金流失407萬元;1992年,選派了一位搞農業、養殖業有基礎的人去任場長,加強了管理,一年就扭虧為盈。養殖場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就是選擇了一個好的經營者。對有這樣或那樣缺點,但有一技之長的人應揚長避短,可以通過正麵引導,交派任務,大膽放手,檢查督促的辦法,讓其作出貢獻。集團公司汽車配件廠一位同誌長期從事熱處理工作,懂技術肯鑽研,頭腦聰明,曾任車間主任,後因故免職。他嫌收入少去“抓黃魚”,還有要“走”的打算。對這樣的人要不要用,曾有過分歧。為了發揮他的長處,為企業服務,根據他幾次協助某工學院工廠製造爐子的經曆,冒著風險叫他擔任要花320萬元成本的連續式自動氣體滲碳爐的試製工作。他接受任務後,帶了20名職工白天黑夜幹,連星期天、腳壓傷也不休息,克服了原材料、技術上的重重困難,隻花了5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別人要花一年多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經測試,質量比買的好,還節約了131.2萬元,按合同規定,萬向集團公司獎了他7.25萬元。他在本崗位有用武之地,靠第一職業致了富,“黃魚”就不去抓了,而是將全部精力都貢獻給了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