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遺囑寫給誰——崇禎皇帝遺囑(2 / 3)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反對吳三桂進京的人並不相信李自成真能打到北京城下,身在京城裏的官僚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麵發生的一切。他們以為北京城是鐵桶,滿洲人不是來過兩次嘛,不都是無功而返!

崇禎皇帝見廷臣意見不統一,又召集科道九卿諸臣會議,繼續討論吳三桂勤王的問題。但是,在許多不相信李自成能打到北京的大臣們的努力下,幾個大臣支持吳三桂回京師勤王的聲音慢慢地小了起來。

崇禎皇帝把這幾個人的意見交給六科和內閣,但六科不署名,閣臣允議不決。此時的崇禎已經急得抓耳撓腮,李明睿又來了,跟他再次長談了一番。李明睿自然知道皇帝的德行,就努力勸說他南遷。崇禎這個人就是賤,你越是要他這樣,他就越不這樣。

他之所以抱著誓死不南下的心思,恐怕跟他在朝堂上說的一段話有關。他說:“祖宗辛苦百戰,定鼎此土,賊至而去,何以責鄉紳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謝失事諸臣之得罪者,況且,我一人獨去,宗廟社稷怎麼辦?十二陵怎麼辦?京城百姓怎麼辦?逆賊雖然猖獗,但朕是九五之尊,有天地保佑,再加上諸先生之努力,或不至此。如果真的走到無路可走的那一步,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我心已決。”

這段話告訴我們,到了這個時候,崇禎皇帝還抱著僥幸心理,清兵幾次進圍北京,不是都沒有攻破嗎?他自信都城守備有餘,援兵四集,滅賊還是有戲的。

他雖然如此說,但仍舊為南遷做好了準備。先是讓天津巡撫收集漕船,在直沽口待命,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他又暗示大學士陳演率百官固請,但陳演不幹,他害怕以後擔勸駕南遷的罪名。崇禎皇帝氣的死去活來。他的生氣並沒不能阻止李自成的進逼京師。

三月初一,李自成攻破寧武關,李明睿最後跟他建議,讓太子南下監國。崇禎一聽,立即就火了,這他媽的該是你臣子說的話嗎?你讓我在這裏等死,然後讓我兒子去逃命。簡直是豈有此理,他堅決不答應。並且用自己十七年的從政經驗搪塞道:我經營天下十七年都搞成這個樣子,他一個孩子知道個屁!

三月七日,他招集群臣,問有何良策。群臣沒有。他得出了一個流傳千古的錯誤結論: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同日,李自成攻下大同。三月八日,李自成攻破宣府,直奔居庸關。三月十四日,抵居庸關,並攻破居庸關,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了李自成,農民軍對京城遂形成了包圍之勢。京城已危在旦夕,城內人心惶惶。麵對這種局勢,京外督撫大員都認為調吳三桂進京是唯一之計。崇禎皇帝在這個時候總算“獨裁”了一回,立即調吳三桂進京。可惜,一切都晚了。

4、最後的掙紮

在等吳三桂進京的同時,崇禎開始部署京城防守,決意進行最後的掙紮。

早在三月二日,他就命令內監及各官分守北京九門,襄城伯李國楨提督城守,皇家子弟一齊上陣。京城內實行宵禁,晝夜派人巡邏,嚴緝奸細。三月十日,有人對崇禎說,士兵沒有銀子了。崇禎就下令各京官和皇親捐款。

先捐款的是各個太監,每個人都是5萬兩,但大學士魏藻德卻隻捐了500兩。崇禎哭笑不得,錢顯然是不夠的。他又向皇親、太監討起錢來。他派太監去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家借錢,周奎說:“沒有。”

太監跪在地上直磕頭,周奎還是那兩個字:“沒有。”最後勉強捐出了一萬兩,剩下的53萬兩被後來進城的李自成給拷去了。

此時,一些太監已經開始回首往昔了。有的太監就說,如果魏忠賢還在,絕不至此。還有的太監甚至給農民軍通風報信,另謀明主。崇禎皇帝已是眾叛親離了。

1644年(甲申)陽曆四月22日,崇禎召對文武百官,商討對策。麵對行將到來的滅頂之災,大臣們和往常一樣,束手無策。

這一天離崇禎皇帝上吊還有兩天。正當大臣們都閉口無言時,外麵送進來一秘封,崇禎拆看後,臉色陡變,在龍椅上坐不住了,也不說退朝,竟直走進內去。大臣們也喊了一聲就散了。崇禎看著那道秘封,很想哭,因為昌平已經失守,農民軍已抵達北京城的阜成門外。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九門被攻了。

同一天,李自成派出了在昌平投降的監軍太監杜勳去城下喊話要見崇禎皇帝。當時的提督太監王承恩把他用籃子拽上了城,這位杜太監給了王承恩一封信,信是李自成寫的。上麵道:我想割出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給我軍銀百萬,我就退守河南。受封後,我願意為朝廷平賊,並且對付滿洲人。但我不聽朝廷的調遣。

內閣首輔魏藻德把這封信交給了崇禎,崇禎看了信後,大為驚訝。他實在想不明白這個陝西大漢從河南跑到這裏,原來就是為了當我大明的官員?哪裏有這麼簡單!

崇禎問魏藻德,“你怎麼看,現在事情緊急,我隻聽你一句話。”

魏藻德像被人割了舌頭一樣,就是不說話。崇禎最後幾乎是請求他說話,隻說一句就好。但他一句話也不說,坐在那裏作閉目沉思狀。

崇禎隻好讓杜勳帶回一張紙,寫了四個字:再與他談。

這四個字似乎是寫給杜勳的,又像是寫給李自成的。此時的他實在放不下這個麵子跟一個逆賊談條件。況且,因為他還有兩個考慮,第一,北京城自從成為城市以來還沒有被攻破過;第二,吳三桂的勤王軍正向北京進發。

可這兩個考慮並沒有真正給他帶來一絲安慰,駙馬都尉鞏永固對他說:“能走就快走吧。”

崇禎茫然若失,但第二天早朝,他實在受不了這個壓力了,麵對群臣嚎啕大哭,群臣不理他。他哭完,就低頭在禦案上寫了12個字,寫過後,搖了搖頭,又擦去。

這天午後,李自成下令農民軍圍攻北京城,原來布置的城防兵力,已失去抗衡能力。城內從大臣到百姓,都在設法求生,三大營也投降。此時,城裏的軍隊已經5個月沒有領到工資,許多士兵躺倒不幹,軍官用鞭抽打,一個起來另一個又躺下,有的守城兵為了留後路,不敢傷害農民軍而隻發空炮。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才見勢已無可挽回,決定突圍出奔。他仰天大呼,在宮殿裏環走,一會拍腦袋,一會頓足長歎。大叫內外之臣是狗養的,誤了自己,誤了自己啊!

他冷靜了一會,立即找來駙馬都尉鞏永固,以家丁護太子南下。鞏永固哭喪著臉,道:“親臣不準藏甲,我怎麼敢有家丁!”兩個人相向而泣。

第二天,一守陵太監申芝秀從昌平跑進城來,見到崇禎勸他退位求降。崇禎怒火頓生,把太監臭罵了一頓,下令親征。還沒有等他親征,下午,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農民軍進入外城,崇禎很納悶,就問:“李國楨所練之兵在哪?”

王廉回答他:“陛下哪裏有兵,唯速走。”

崇禎不甘心,問大臣們怎麼辦,大臣們這個時候隻好回答,巷戰。

巷戰個屁!大臣們隻是說說而已。崇禎也看出來了,他立即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然後,把袁紀和周皇後叫來,連呼左右進酒,自己一口氣飲了幾十杯。

然後,看著兩個女人,慢慢地說道:“事已至此,休怪朕了。”話音剛落,他已抽劍在手,先向袁妃砍去,袁妃應聲而倒。周皇後急返坤寧宮,自縊身亡。長平公主在一旁痛哭不已,崇禎隻是悲歎道:“汝奈何生我家?”一劍砍去,公主揮臂遮擋,右臂被砍斷,昏倒在地。接著,他又殺了幼女昭仁公主及幾個妃子。

崇禎已經喪心病狂,而李自成卻在納悶。北京外城似乎沒有人把守一樣,隻用了一天時間就被攻破,他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崇禎殺掉了他認為該殺的人後,就叫太監王承恩陪他飲了幾杯酒,然後換上了鞋,手持三眼槍,帶了幾十名手持斧頭的太監騎馬出了東華門,到朝陽門,假言王太監奉命出城,但守門土兵堅持天亮後驗明再放行。崇禎下令太監奪門,可卻被守門軍人放炮轟走。他無奈之下隻好奔向負責城守的戚國公朱純臣的府裏。可朱純臣的家人說朱純臣赴宴末歸。這純粹是扯淡,這個時候了,誰還有心情吃飯?!

不得已,他隻好又轉向安定門,但仍舊是吃了閉門羹。就這樣,折騰了一晚上,天快亮時,走投無路的崇禎又帶著王承恩等太監回到乾清宮,敲鍾召集大臣議事。此時,許多大臣都在為迎接新主而準備呢,誰還有閑心管他呢。

崇禎徹底絕望了。

三月十九日早晨,李自成下令進攻內城九門,城裏的多門大炮齊鳴,盡管聲震屋瓦響徹雲霄,而大順軍卻沒有一人中炮彈。李自成有點傻了,以為自己的軍隊都善妖術。攻進城門後,他才發現原來城上的明軍隻裝火藥,沒有裝鉛丸。想一想,隻用了兩個多月,便從陝西打到北京;而這座挺過了瓦剌、滿清幾次以傾國之力猛攻的天下第一堅城,更是不到三天就被攻破。李自成簡直就不敢相信,這麼容易會得到一個帝國的都城。確切地說,在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崇禎所領導的大明帝國滅亡了。

5、寫給李自成的遺囑

折騰了大半夜的崇禎最後想到了一個地方,兩天前,他就去過那個地方。但和這一次不同的是,上次去是想看看有沒有出路,而這一次是去尋找死路。陪同他的隻有宦官王承思一個人,兩個人攙扶著步履艱難地登上煤山壽皇亭。這裏曾是他檢閱內操的地方,而今卻成了他要去麵見列祖列宗之所。

我們不得而知,此時此刻崇禎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在山下,到處都是火光,京城已經成為地獄。他或許隻想早點死,但又不甘心。從危機來臨的那一刻到現在,崇禎就一直沒有甘心過。王承恩在流淚,並且已經哭出了聲。這個在平時不能幫主子一點忙的老太監到了最關鍵時刻卻跟著主子一起來了。

崇禎一句話也不說,脫下黃袍,咬破手指,在衣襟上憤然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寫完,就脫掉鞋子,把頭發鋪下來,蓋住臉,讓王承思看著他把脖子伸進繩子裏,大明朝的末代帝王就此了結了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後,他都不相信自己會葬身於農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可謂是死不瞑目。

北京城並沒有因為崇禎皇帝之死而帶來多少悲哀的氣氛。京城百姓們居然張燈結彩,擺香設案,張貼“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永昌元年,順天王萬萬歲!”等標語,熱烈歡迎李自成的到來。李自成頭戴氈帽,身穿青布衣,騎著雜色黑馬,在數百名騎兵的護衛下,威風凜凜,開進京城,經承天門進駐皇宮。李自成給明朝的曆史畫了一個句號!

一天後,他們找到了崇禎皇帝,並且看到了那道遺囑,李自成並沒有遵守遺囑的內容。倘若百姓知道崇禎皇帝的遺囑裏除了自責還對他們的未來有所擔心的話,不知該是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