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亞洲神秘地帶一覽(下)(2 / 3)

第十二節 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謎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深的湖泊,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分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是鬆花江之源。因為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被稱為“天池”。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慢慢的水積成湖泊,便成了現在的天池。

一、地理位置

長白山天池是1702年火山噴發後火山口的積水而成,它處於長白山的主峰白頭山頂上。湖麵的海拔是2155米,麵積將近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0多米。地理坐標為北緯42°,東經128°。它的周圍是懸崖峭壁,群峰環繞。這裏氣候多變,常有蒸氣彌漫,隨時有風雨降臨,出現霧靄茫茫的現象,仿佛在仙境裏一樣。

天氣晴朗的時候,各種山峰的影子倒影在碧池中,色彩繽紛,景色怡人。周圍有小天池鏡湖、長白溫泉帶等諸多勝景。

二、景觀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出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長白山除了天池和長白山瀑布外,還有不少湖泊的瀑布。天池旁邊有一個小天池,又叫長白湖,水也是碧藍的。

一些瀑布在樹林間的嶽樺瀑布和在半山腰的梯雲瀑布,規模也不小。此外,在長白瀑布不遠處有長白山溫泉,這是一個分布麵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湧水的溫泉。

三、天池的形狀

天池的整體的形狀是橢圓形,周圍長度約13多千米,南北長4千米,東西寬3千米,平均水深200多米。據說中心深處達373米。在天池周圍環繞著16個山峰,天池猶如鑲在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這裏常常會出現雲霧茫茫的現象,還常伴有暴雨冰雹,不是所有的遊人都能看到她秀麗的麵容。

天池的蓄水量達到20億立方米,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水庫。天池的水來源主要是大自然的降水,即雨水和雪水,以及地下泉水。天池湖水深幽清澈,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群山環繞之中。長白山氣候瞬息萬變,使天池若隱若現,繪出了天池“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絕妙景象。

四、水怪之謎

長白山像一條玉龍,橫跨在中國的東北邊疆,它的景色聞名中外。天池本來就以澄澈的湖水、沸騰的溫泉和轟鳴的瀑布吸引了無數的遊客,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遠鏡發現天池水麵有兩水怪互相追逐遊動以來,它的名聲就更大了。

有相關部門在天池旁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並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明了在水中有不少生物,但具體是哪種生物,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進展。後來,他們又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又證明天池水中沒有任何生物。但是,既然水中沒有生物,那麼,怪獸之說又怎麼解釋?它吃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天池更加神秘,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也曾有記者在天池拍攝到過疑似水怪的東西,但放大看是朝鮮境內的快艇。

對天池水怪保持著疑問的人認為:天池由活火山口積水而成,形成時間並不長。

根據史書上的資料記載,長白山曾有三次噴發,即1597年、1668年、1702年,最後一次噴發距今隻有三百年。假設確有這樣一類大型動物在天池中生活,那麼它們的食物來源都有問題,除微生物外,湖中沒有發現其他生物,湖畔的草甸上也無啃吃的痕跡。因此,無法解釋這類大型動物的食物來源。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天池中常有時隱時現的礁石,也和動物一樣有時候露出水麵,有時沉入水中。還有火山噴出的大塊浮石在水中漂浮,有風吹來也一動一動地在水麵浮動,遠遠看去,如動物一樣在水中遊泳,也許這些就是天池水怪之謎的謎底。

五、神話傳說

據說,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麵寶鏡。西王母娘娘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誰也難辨姐妹倆究竟誰更美麗。在一次蟠桃盛會上,太白金星掏出寶鏡說,隻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誰更美。小女兒先接過鏡子一照,便羞澀地遞給了姐姐。姐姐對著鏡子左顧右盼,越看越覺得自己漂亮。這時,寶鏡說話了:“我看,還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氣之下,當即將寶鏡拋下瑤池,落到人間變成了天池……。

還有一個傳說,說長白山有一個噴火吐煙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個名叫杜鵑花的姑娘,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懷抱冰塊鑽入其肚,以熄滅熊熊大火,火魔被消滅之後山頂就變成了湖泊。知識鏈接·天池的形成原因·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位於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宏,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第十三節 間歇泉

間歇泉,顧名思義就是間斷噴發的溫泉,它一般發生在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也有人把它比作是“地下的天然鍋爐”。

一、概述

我國西藏地區的間歇泉是1949年後發現的,在搭各加地區的間歇泉發現的數量非常多,而且它們的噴發能量也非常大,可與國外各大間歇泉相媲美。具有神奇泉水的間歇泉位於雅魯藏布江上遊,它靜靜的流淌著。間歇泉主要形成過程是在一係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衝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直的衝向藍天。

二、形成原因

間歇泉的成因:在火山活動地區,熔岩會使地下層的水變成水氣,水氣會沿著裂縫上升,當溫度下降到汽化點以下之時,就會凝結成為溫度很高的水,這些積聚起來的水以及地層上部的地下水沿地層裂隙上升到地麵,每間隔一段時間噴發一次,形成間歇泉。間歇泉噴出的水中含有礦物質,當那些水分蒸發或者是又重新深入到地表時,這些礦物質就會沉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的礦物質能形成各種奇怪的形狀,像火山錐,比如火山口。有時,間歇泉還能“製造”出柱形的礦物質沉積物。雖然科學家已揭開了間歇泉的神秘麵紗,但人們仍為它雄偉而瑰麗的噴發景觀所著迷。

三、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這裏居住的人們過著十分美滿和幸福的生活。有一天,民族村大寨的王家和小寨的熊家都添了子女,男孩叫阿建,女孩名阿娣。他們的父母就為他們定了“娃娃親”。他們長大成人後,他們的父母準備為他們辦婚事。

有一天,村裏來了一個衣著打扮十分華貴的青年,他被阿娣的容貌打動,向阿娣的父母提出要娶阿娣為妻。阿娣的父母把阿娣已經婚配於人的情況做了說明,但是那人執意要娶阿娣,而且第二天派人送來了無數珠寶和綢緞作為聘禮。心有所屬的阿娣怎麼也不答應這門婚事,於是,那位青年發怒說:“這門婚事,必須答應,而且必須在十日之後明確答應,否則你們村所有的人都會後悔一輩子的。”十天以後,那個青年按時到了阿娣的家中提親,還是遭到阿娣的拒絕,於是他憤怒地走了。

第二天,民族村水井裏的水越漲越多,很快就把所有的平地和莊稼都淹沒了,眼看就要把整個村莊都變成海洋,人們都搬到了山上。大家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感到束手無策,於是人們便想起那位提親未成的青年說過的話,請了當地有名的摩師來測算,才知道那位青年是主管當地的一條劣龍。他常常化成凡人來到世間索取財物,人們不滿足他的要求便為難當地的百姓。這次他看到阿娣又起了色心,遭到拒絕後便加害於當地的人們。阿建和阿娣與當地的人們一起商量對策。大家決定,一方麵要讓大水盡早地撤退,另一方麵是徹底製服劣龍,不能讓他再次危害當地的人們。阿建主動承擔了打通地下陰河的責任。後來,摩師說他能用一道符章掛在劣龍的脖子上製住劣龍,但是誰敢把這道符章掛在劣龍的脖子上呢?此時阿娣站出來說:“我能!”鄉親們便兵分兩路開始行動起來。

第一天還黎明,村裏的青年都趕到準備施工的現場,阿建對大家說:“我找到了一處好施工的地方,我下去挖土,你們負責在上麵把土搬運到其他地方。”在阿建的帶領下,大家很快挖出了許多土。但是,不到半天遇到大石板,於是阿建下水去找石板最薄的地方,直到天黑才找了合適的地方。

第二天,人們開始破石,由於當地的山石堅硬,工作開展非常艱難。阿建常常潛到水下一兩個小時,強壯的阿建累的臉色發白。

第三天,水麵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旋渦,大水很快就退了下去,但是阿建再也沒有上來。而在挖掘好的通道旁出現了一座獨立的山,就是現在的天印山,人們把它看成被大水卷走的阿建。就在阿建去打通地下通道的那天,阿娣連夜趕做了一條精美的項鏈,並把摩師畫的符章藏在裏麵,獨自一人帶著項鏈在劣龍住所旁的一棵柳樹下乘涼。劣龍把項鏈戴上去後,發覺他的脖子被什麼東西卡得越來越小,就問阿娣是什麼原因,阿娣說:“也許你不是真心愛我,或是你本來就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吧。”劣龍一氣之下殺死了阿娣。

由於劣龍的口被固定以後,他再也不能作劣了。於是,間歇泉的水一年四季都沒有多大的變化,隻是在劣龍出氣的時候才會大一些,劣龍吸氣的時候就會小一些,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間歇泉。

阿娣死後,人們發覺在她倒下的地方長出了許多從前沒有的樹,人們就把這種樹叫做相思樹,之後,這裏的人們又重新過上了安穩而幸福的生活。

四、關於間歇泉噴發的事件

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上遊搭各加地區考察的我國科學工作者,有一段描述當地噴泉噴發時動人情景的報道:“我們遇到一次令人難忘的特大噴發:在一係列短促的噴發和停歇之後,隨著一陣震撼人心的巨大吼聲,高溫氣、水突然衝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兩米以上的氣水柱,高度有20米左右,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搗藍天,景象蔚為壯觀。”

間歇泉是一種熱水泉,這種泉的泉水不是從泉眼裏不停地噴湧出來,而是一停一溢,好像是憋足了一口氣,才狠命地湧出一股子來。

第十四節 昆侖山“地獄之門”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地獄之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昆侖山死亡穀,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

一、概述

昆侖山死亡穀又名那棱格勒峽穀,位於青藏高原昆侖山區,東起青海布倫台,西至沙山,全長105千米,寬約33千米,麵積約3500平方千米,海拔3200~4000米。死亡穀的發源地是在6000多米高昆侖山上的那棱格勒河,在它的南麵有昆侖山主要的脊梁直直的插入雲霄,它的北麵是阻擋著柴達木盆地的祁連雪山。

二、故事

相傳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寧願讓他們沒有肥草可吃的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穀,因為這個穀地就是死亡穀,穀裏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了那種陰森恐怖的死亡氣息。

這是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穀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穀,一位牧民冒險進入穀地尋馬。幾天後,人沒有出現,而馬群卻出現了。後來,他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跡。

在這場慘禍發生後不久,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了死亡穀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麵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穀附近卻突然下起了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回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了意識。第二天,隊員們出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全部被“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