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世界各地3(1 / 3)

西歐

英國

全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或英國。屬於島國,位於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總麵積為24.36萬平方千米(包括內陸水域)。它隔著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相鄰。全境分成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英格蘭東南部平原、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四部分。英國屬於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終年溫和濕潤。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多雨霧,秋冬尤甚。所以,倫敦還有“霧城”之稱。總人口為6020萬(2005年6月統計),國語為英語,威爾士語、愛爾蘭語、阿爾斯特蘇格蘭語、蘇格蘭語、蘇格蘭蓋爾語、凱爾特語為英國各地區語言。首都倫敦,人口為740萬(2004年統計)。貨幣:英鎊。

英國國名的由來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是英國本土最大的島嶼名稱,與愛爾蘭島和周圍5500個小島合稱不列顛群島。“不列顛”一詞來源於古羅馬,那時人們稱該島為“不列顛尼亞”。在我國,習慣稱這個國家為“英吉利”,通稱英國。這個名稱來自“英格蘭”一詞,“英格蘭”隻是大不列顛島上的三個地區之一,它因日耳曼部族盎格魯人得名。

英國在往北極漂

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地球在未來的漫長歲月裏繼續存在下去,那麼2.5億年之後,英國會在地球的哪個角落呢?答案是英國可能沉睡在北極的冰帽下。但前提是溫室效應還沒有消融掉北極的冰雪。因為英國大概在5億多年前,還屬於南極次大陸的一部分。可是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所以造成了英國不間歇地縱穿整個地球——向北極方向緩慢移動。也正是因為它的不斷移動,所以它的氣候也跟著發生極大的變化。使它從廣袤的原始森林變為美麗的珊瑚堡礁,然後又變為荒涼的沙漠,經地質學家推測,英國最終還會變為雪域冰國。但速度非常緩慢,每年僅以15.2厘米的速度在移動,這與我們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

愛爾蘭

素有“翡翠島國”之稱的愛爾蘭總麵積為70282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部的愛爾蘭島中南部。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西麵與大西洋相接,東麵隔著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3169千米。中部是丘陵和平原,沿海多半為高地。最長的河流香農河長約370千米。最大的湖泊為科裏布湖。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總人口有392萬(2002年統計),絕大部分為愛爾蘭人。國語為愛爾蘭語。首都都柏林,人口為112萬(2002年統計)。貨幣:愛爾蘭鎊。

愛爾蘭國名的由來

愛爾蘭國名源於它的主要民族——愛爾蘭人,在凱爾特語中“愛爾”是“後麵”“西邊”意思,這也是由於愛爾蘭島位於歐洲西陲的緣故。北歐的維舍人遷移到這裏後,便稱它為“愛爾蘭”,意思是“西方國家”或“綠色的國家”。1937年4月18日,愛爾蘭正式宣布獨立後,定其國名為“愛爾蘭”。

荷蘭

全稱荷蘭王國,位於歐洲的西部,南麵是比利時,東麵是德國,西麵和北麵與北海相接。位於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海岸線長1075千米。全境均是低地,有1/4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有1/4的土地低於海麵。總麵積41528平方千米,總人口為1860萬,90%以上的居民都是荷蘭族。氣候屬於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冬天溫暖,夏季涼快。國語為荷蘭語。首都阿姆斯特丹,人口為73.5萬(2003年)。貨幣:荷蘭盾。

風車

荷蘭素有“風車王國”的美稱,在荷蘭隨處可見一座座風車,從前歐洲流傳著這樣的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古樸而典雅優美的風車是荷蘭最獨特的一道風景,如果沒有這些高高聳立的風車,荷蘭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乎國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沒有後來的奶酪和鬱金香的芳香……雖然時過境遷, 荷蘭已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然而古老的傳統卻保持得很好,象征荷蘭民族文化的風車,仍然忠實地運轉在荷蘭的各個角落。

木鞋

“荷蘭三寶”:風車、鬱金香和木鞋。同風車一樣,木鞋也是荷蘭人在同大自然的搏鬥中適應地理環境的產物。由於荷蘭屬“低窪之國”,幾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500多年前,荷蘭人發明了木鞋。據說腳穿堅硬的木鞋行走在淤泥地特別輕巧利落。雖然現在穿木鞋的荷蘭人已經不多了,但是木鞋已經成為荷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荷蘭男青年談戀愛時,要親手送一雙刻有女友的姓名的木鞋給她。結婚時,丈夫會把木鞋作為愛情的信物送給妻子,並親手為她穿上。在嬰兒出生後,父母要為小寶寶準備一雙小木鞋,以表示作為荷蘭人一生都要與木鞋為伴。木鞋還是荷蘭人日常生活中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如果有人送你一雙你剛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著你是他最尊貴的朋友。

比利時

全稱比利時王國,總麵積為3.05萬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和平坦低地的麵積占了2/3,最低處略低於海平麵。比利時位於歐洲的西北部,南緊挨法國,東依德國,西臨北海,北與荷蘭接壤,東南接盧森堡。海岸線長66.5千米。全境分為三部分:西北部沿海的佛蘭德倫平原、中部的丘陵、東南部的阿登高原。屬於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總人口為1035.6萬(2003年統計)。國語為法語和弗拉芒語。首都布魯塞爾,人口為99.2萬(2003年統計)。貨幣:歐元、比利時法郎。

布魯塞爾

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及文化中心——布魯塞爾,位於比利時中部斯海爾德河支流桑納河畔,氣候溫暖而濕潤,景色宜人。世界上許多偉人,如馬克思、雨果、拜倫和莫紮特等都曾在此居住過。布魯塞爾地處西歐交通要衝,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另有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也在此設立了辦事處。因為常在這裏召開名目繁多的國際會議,因此,布魯塞爾被人稱為“歐洲首都”。

矗立於布魯塞爾市中心“大廣場”的撒尿小孩——於連的銅像,是布魯塞爾的標誌,有“布魯塞爾第一公民”之稱。此外還有原子博物館。它坐落在布魯塞爾郊外的王宮附近,是一組原子結構形的建築,又名原子球。它由九個球組成,每個球直徑達18米,最高的球離地102米,球與球之間有管道相通,有些管道裏還安裝有電動扶梯,供遊人上下。

盧森堡

全稱盧森堡大公國,總麵積為2586.3平方千米。它位於歐洲的西北部,東部與德國交界,南部與法國為鄰,西部和北部連接比利時。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的阿登高原厄斯林區約占全境的1/3,最高點是布爾格普拉茲峰,海拔約550米。南部為古特蘭平原。盧森堡屬於海洋到大陸的過渡性氣候。人口總數為44.13萬(2001年)。國語為法語、德語和盧森堡語。首都盧森堡,人口為8.18萬(2001年統計)。貨幣:盧森堡法郎。

盧森堡的曆史

盧森堡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公元3世紀,已有人在此定居。公元963年,古羅馬帝國阿登公爵之弟西烈弗魯克,在河畔建了一座城堡,稱為盧澤爾堡,意思是小城堡,後漸成市鎮。公元1347年,盧澤爾堡升格為大公國,而名稱亦漸在傳聞中改變,成為今日的盧森堡大公國。盧森堡全國城堡林立,被稱為“千堡之國”,首都盧森堡市就是一座最大的古堡。

法國

全稱法蘭西共和國,總麵積為55.16萬平方千米,平原麵積占總麵積的2/3。它位於歐洲的西部,相接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和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相鄰,西北隔著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全境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其南部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部屬於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總人口約為6380萬(2008年統計),在歐盟各國中人口數量排名第二,僅次於德國。國語為法語。首都巴黎,人口為220萬(截至2009年1月1日)。貨幣:法郎。

埃菲爾鐵塔名稱的由來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市的標誌,也是法國的象征。1880年,法國剛剛擺脫普法戰爭中失敗的恥辱。為了顯示國力,預定在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舉辦世界博覽會。為此,需要在塞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修築一座300米高的鐵塔。政府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征求高塔圖案,當時應征的圖案達700多件,最後埃菲爾的圖案被選中。鐵塔於1889年3月落成後,為了永久地紀念鐵塔的設計者,就將其命名為埃菲爾鐵塔。

摩納哥

全稱摩納哥公國,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麵均被法國國土包圍,南臨地中海。東西長約3000千米,南北最窄處僅200米,總麵積為1.95平方千米。境內多山,最高點海拔573米。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夏季幹燥涼爽,冬季潮濕溫暖。年均氣溫為16℃,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總人口為3.4萬(2000年7月統計),人口密度為16549人/平方千米。國語為法語,通用意大利語、英語和摩納哥語。90%以上的人口信奉羅馬天主教。首都摩納哥城。貨幣:歐元、摩納哥輔幣。

蒙特卡洛

摩納哥公國堪稱“袖珍國”,建在阿爾卑斯山山脈突出地中海的懸崖之上。其首都摩納哥之北的蒙特卡洛是摩納哥公國第一大城市,與澳門、美國拉斯維加斯並稱世界三大賭城。它依山傍海,景色優美。蒙特卡洛之名的由來是1856年查爾三世親王為解除財政危機,在舊市區北邊的岬角上開設了首家賭場,後人為了紀念他,將該地區命名為蒙特卡洛。蒙特卡洛不僅具有完善的賭博業,還有F1大獎賽。自1929年以來,蒙特卡洛城街道已經49次作為F1大獎賽的賽道了。蒙特卡洛賽道擁有F1賽道中最慢的彎角和唯一的隧道。所以駕馭馬力強大的F1賽車78次穿越狹窄的街道完成這站比賽對車手來說確實是一次充滿刺激的挑戰。

南歐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總麵積為23.75萬平方千米,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東北部。其北部、東北部和烏克蘭、摩爾多瓦交界,西北部與匈牙利接壤,西南部和塞爾維亞為鄰,南部挨著保加利亞,東南部相接黑海。海岸線長245千米。屬於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夏熱冬寒,年平均氣溫10℃左右。總人口為2169.8萬(2002年人口統計),國語為羅馬尼亞語。首都布加勒斯特,人口為193萬(2006年1月)。貨幣:列伊。

保加利亞

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總麵積為11.1萬多平方千米(包括河界水域),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東南部,北部隔著多瑙河與羅馬尼亞相望,西部與塞爾維亞、馬其頓相鄰,南部與希臘、土耳其接壤,東部毗鄰黑海。海岸線長378千米。全境的山地和丘陵約占70%。巴爾幹山脈橫穿中部,其北部則為多瑙河平原,南部則是羅多彼山地和馬裏查河穀低地。北部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於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為772萬(2005年統計)。保加利亞語為其國語。首都索非亞,人口為119萬(2001年3月統計)。貨幣:列佛、歐元。

塞爾維亞

全名塞爾維亞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北部。東北部與羅馬尼亞為鄰,東部與保加利亞交界,南部和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接壤,西南與黑山、西部與波黑、西北與克羅地亞相連。海岸線長200千米,總麵積為8.8萬平方千米。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全年溫度通常在-5℃—30℃之間。總人口為990萬(2006年統計)。國語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首都貝爾格萊德,人口約為200萬人(2002年統計),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貨幣:第納爾。

巴爾幹之鑰

塞爾維亞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貝爾格萊德,由於地處巴爾幹半島核心位置,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被稱為巴爾幹之鑰。它既是多瑙河與薩瓦河的彙合處,也是潘諾尼亞平原和巴爾幹半島的相交處,是水陸交通要道。北接伏伊伏丁那平原,南與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相接。尤其是美麗的薩瓦河將貝爾格萊德一分為二,老城區古色古香,新城區現代化建築群集中,高樓林立。

馬其頓

目前絕大多數國家都將它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這是因為希臘一直堅決反對它使用“馬其頓”這個名稱。總麵積為25713平方千米。是個多山的內陸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的中部,東與保加利亞為鄰,南與希臘交界,西接阿爾巴尼亞,北靠塞爾維亞。它的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總人口為202.25萬人(2002年統計)。國語為馬其頓語。首都斯科普裏。貨幣:代納爾、代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