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世界各地3(2 / 3)

阿爾巴尼亞

全稱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總麵積為2.87萬平方千米。它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西岸上。東南部與希臘為鄰,北部緊挨南斯拉夫,西部依著亞得裏亞海和伊奧尼亞海,東北部與馬其頓接壤並隔著奧特朗托海峽與意大利相望。海岸線長472千米。其山地和丘陵的麵積占全國麵積的3/4,西部沿海均為平原。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約為313.4萬。首都是地拉那。貨幣:列克。

希臘

全稱希臘共和國,總麵積為13.2萬平方千米。它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最南端,三麵都被水圍繞,西南是愛奧尼亞海,東麵是愛琴海,南麵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境內不僅多半島和島嶼,還多山。其奧林匹斯山海拔2917米,是全國最高峰,在希臘神話中,它被認為是諸神寓居之所。這個國家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濕,夏天幹熱。人口總數為1110.39萬(2005年6月統計)。國語為希臘語。首都雅典,人口數為370萬。貨幣:德拉克馬、歐元。

古代希臘

古代希臘在曆史上是指愛琴海區域,它包括巴爾幹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帶。公元前3000年後,愛琴文明繁榮。後因北方部落侵入,愛琴文明便逐漸衰落。公元前11世紀進入荷馬時代。公元前8世紀起,希臘各地先後建立數以百計的奴隸製城邦。公元前5世紀希波戰爭後,希臘城邦到了繁榮階段,經濟貿易十分興盛,文化成就也很卓越。而伯羅奔尼撒戰爭後,便走向了衰落。公元前4世紀希臘半島被馬其頓王國征服,公元前2世紀後歸羅馬統治。

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是世界戲劇史上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由古代希臘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頌歌演變而來,大約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是由一個演員講述故事,伴以歌隊演唱。後來發展成為三個演員進行登台演出。演員戴著麵具,穿著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員扮演。古希臘悲劇多取材於荷馬史詩或神話傳說。後來它逐漸發展擴大為神話和英雄傳說,悲劇的形式也逐步完善。在悲劇的完善過程中,有三位大悲劇家貢獻很大:“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戲劇藝術的荷馬” ——索福克勒斯;“心理戲劇的鼻祖” ——歐裏庇得斯,其代表作《美狄亞》,是最早提出了婦女問題的著作。他們的悲劇作品用最清醒的現實態度,把人的各種生存悲劇展示在大家麵前。作家們的悲劇意識,也啟發著我們正確地看待艱難的人生,並在這艱難中開拓前進。

雅典名稱的由來

希臘首都雅典的名字是根據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在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是奧林巴斯眾神中的一位主神,由“萬神之神”宙斯和“聰慧女神”莫蒂斯所生,是威力和智慧的化身,被尊為“智慧之神”。傳說這個城市建成以後,雅典娜和海神波賽冬爭奪此城的所有權。眾神表示誰能給人類一件有用的東西,就以誰為這座城市的保護神,並以其名字命名。波賽冬舉起三叉戟,向遠處的山岡擲去,山上立刻冒起一陣白煙,跑出來幾匹白馬,代表戰爭。雅典娜拿起長槍往地上一戳,地上立刻長出許多枝葉茂盛的橄欖樹,象征和平。眾神都判雅典娜贏,於是決定用雅典娜的名字作為城市的名字,這就是希臘的首都叫做雅典的由來。後來雅典娜女神真的賜給雅典的居民最寶貴的智慧,使雅典人成為世界上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並且創造出輝煌燦爛的雅典文化。

斯洛文尼亞

全稱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位於歐洲中南部,巴爾幹半島的西北端,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裏亞海之間,東部和南部相接克羅地亞,西部緊挨意大利,西南部與亞得裏亞海毗鄰,北部與奧地利和匈牙利相連。麵積為20273平方千米。氣候分為山地氣候、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平均氣溫為21℃,冬季平均氣溫為0℃。總人口為200萬。主要民族為斯洛文尼亞族,約占83%。國語為斯洛文尼亞語。首都盧布爾雅那,人口為26萬(2005年統計)。貨幣:托拉爾。

克羅地亞

全稱克羅地亞共和國,總麵積為56538平方千米。由於其境內共有大、小島嶼1185個,所以有“千島之國”之名。克羅地亞位於中歐的東南邊緣,巴爾幹半島的西北部,亞得裏亞海的東岸。同時,其還隔著亞得裏亞海與意大利相望,北部的鄰國是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東麵和南麵則是塞爾維亞與波黑。它的西南部是迪納拉山地。沿海是達爾馬提亞海岸,北部是斯拉沃尼丘陵與薩瓦河沿岸平原。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內陸逐漸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總人口為444萬 (2006年7月統計)。國語為克羅地亞語。首都薩格勒布,人口為77萬(2001年統計)。貨幣:庫納。

波黑

全名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斯尼亞”的名字源於“波斯尼亞河”,在塞爾維亞語中意思是“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維那”的名字出自古高地德語,是“公爵”的意思。波黑的總麵積為51129平方千米。位於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兩國之間,薩瓦河是波黑北部與克羅地亞的邊界,在原南斯拉夫的中部。它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693米,境內多河流。北部的大陸性氣候比較溫和,南部屬於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為364.46萬人(1996年統計),國語波斯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首都薩拉熱窩。貨幣:波黑第納爾。

黑山

全稱黑山共和國或蒙德內哥羅,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中北部和亞得裏亞海的東岸。總麵積為1.38萬平方千米。它東北方向是塞爾維亞,東南方向是阿爾巴尼亞,西北方向是波黑,西部是克羅地亞。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部分沿海地區為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28℃,年平均氣溫13.5℃。總人口為65萬,其中黑山族和塞爾維亞族分別占43%和32%。國語為黑山語。首都波德戈裏察。貨幣:歐元。

意大利

古時,意大利還被稱為“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來因為語言的變化,“威”音變成了“意”,即稱“意大利亞”,意思是“小牛生長的樂園”。它位於歐洲的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和西西裏島以及撒丁島等島嶼。其北邊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和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麵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裏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總麵積為30.13萬平方千米。全境4/5為山丘地帶,有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海拔為4810米,居歐洲第二。其境內還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和歐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為5788.82萬(2003年底統計)。大部分人講意大利語,個別地區講法語和德語。首都羅馬,人口為264.4萬(1999年底統計)。貨幣:意大利裏拉、歐元。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的著名曆史文化名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雖然隻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納區的首府,但在某種程度上,它不遜於羅馬。其位於阿爾諾河穀的一塊平川上,四周丘陵環抱。阿諾河橫貫市內,七座造型各異的老橋猶如一道道彩虹橫跨河上。作為意大利文藝複興的搖籃和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建於14世紀的佛羅倫薩完整地保留了眾多的古典建築和藝術作品,有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60多座宮殿和數不清的大小教堂、廣場以及收藏於其中的大量的文物和藝術精品。如佛羅倫薩大教堂、喬托鍾塔、聖喬凡尼禮拜堂、烏菲茲美術館、國立巴吉洛美術館、米開朗基羅廣場、維琪奧王宮等。

科洛塞競技場

科洛塞競技場又稱羅馬鬥獸場,建造在一片凹地之上,是世界八大名勝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征。它位於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麵,堪稱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公元72—75年,維斯帕西亞諾皇帝開工興建競技場,公元80年,由蒂托皇帝完工。據說建造這座建築物使用了四萬奴隸。鬥獸場的外觀如一座龐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直徑188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容納10.7萬觀眾。其當年是用來鬥獸、競技、賽馬、戲劇和歌舞表演的場地。

梵蒂岡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總麵積隻有0.44平方千米。它位於梵蒂岡高地上,正好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城的西北角處。有著名的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氣候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隻有0.1萬(2000年7月統計)。國語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首都梵蒂岡城。貨幣:意大利裏拉。

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但它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一個曆時120年才修建成功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這座教堂不單是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和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更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聖彼得大教堂的造型傳統而神聖,整棟建築呈十字架結構,長212米,最寬處約140米,外觀十分宏偉壯麗,四根方柱排在兩側,八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柱間有五扇大門。在教堂的二層樓上有三個陽台,其中一個陽台叫祝福陽台,平時這個陽台的門都關著,隻有在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才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麵,為前來的教徒祝福。聖彼得大教堂還擁有很多的藝術瑰寶,這些都被視為無價的資產。聖彼得大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在聖彼得墓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的。16世紀時,教皇朱利奧二世下令重建聖彼得大教堂。教堂於1506年破土動工,直到1626年才正式宣告竣工。在漫長的重建過程中,意大利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都相繼主持過教堂的設計和施工。

聖馬力諾

全稱聖馬力諾共和國,屬於內陸國,位於歐洲亞平寧半島東北部。它的四周被意大利所環繞。地形以其中部的蒂塔諾山為主體,丘陵從蒂塔諾山起向西南延展,東北部是平原。總麵積為61.19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有2.7萬(2000年7月聯合國人口基金統計),其中90%為聖馬力諾人。國語為意大利語。首都聖馬力諾。貨幣:歐元。

馬耳他

馬耳他共和國享有“地中海心髒”之稱,同時還被譽為“歐洲的鄉村”,是聞名於世的旅遊勝地。它地處地中海中部,總麵積為316平方千米。全境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海岸線長180千米。馬耳他島地勢西部高東部低,隨著連綿起伏的丘陵,中間有小塊盆地。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境內無森林和河流或湖泊,缺乏淡水。總人口為40.16萬人(2004年統計)。國語為馬耳他語。首都地瓦萊塔,人口約為7100人(2004年統計)。貨幣:馬耳他裏拉。

馬耳他巨石建築

從1902年開始人們陸續在馬耳他發現了30多處史前巨石建築遺跡。這些獨具特色的巨石建築以奇特的設計和宏大的規模引起了人們強烈的興趣,在歐洲掀起了研究史前巨石建築的熱潮。關於這些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和建築的用途,一直被眾多曆史和考古學家所猜測,但是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其中的奧秘,這也更加增添了這些建築群的神秘感。1980年,馬耳他巨石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馬耳他巨石建築遺跡屬傑剛梯亞神殿最著名,其建築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世紀,屬於新石器晚期的古跡。它麵向東南,背朝西北,用硬質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傑剛梯亞神殿的廟宇大門和牆壁都是用巨石壘成的。廟外至今散落著曾經用來搬運這些巨石的滾石球。神殿外牆的最後部分所用的石材高達6米,最大的巨石重達幾十噸。古人是如何將這樣巨大的石塊運送到工地的,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西班牙

西班牙屬於歐洲高山國家之一。總麵積為50592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7800千米。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上。它的東北部是法國和安道爾,西部是葡萄牙,南部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部是比斯開灣,東部和東南部相鄰地中海。境內多山。其中西部的高原屬於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則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人口為4606萬(2008年1月統計)。國語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首都馬德裏,人口為301.6萬人(2002年統計)。貨幣:比塞塔。

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的古代宗教活動,也就是把牛殺死後,用肉作為供神的祭品。在13世紀時期,西班牙的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將這種祭神活動演變成了賽牛表演。如今的西班牙共有300多處鬥牛場,其中最大的鬥牛場是馬德裏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西班牙人的鬥牛節是每年的3月至11月,星期日和星期四是他們的鬥牛日,而且所有的鬥牛都是體重為400—500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