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全稱立陶宛共和國,總麵積為6.53萬平方千米。它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與拉脫維亞交界,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西南毗鄰俄羅斯加裏寧格勒州和波蘭。國境線總長為1846千米,其中陸上邊界1747千米,海岸線長99千米。它的境內地勢比較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總人口為348.23萬(2002年統計)。國語為立陶宛語。首都維爾紐斯,人口為57.8萬(2000年1月1日統計)。貨幣:立特。
白俄羅斯
全稱白俄羅斯共和國,是個內陸國家,總麵積為20.76萬平方千米,是歐亞兩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路,素有“交通樞紐國”的美稱。它位於東歐平原的西部。東邊是俄羅斯,北、西北邊是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西邊接壤波蘭,南邊與烏克蘭為鄰。其境內西北部多丘陵,東南部比較平坦。境內有大小湖泊1.1萬個,其中大湖4000個左右,有 “萬湖之國”的美稱。白俄羅斯分屬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兩種氣候,以距波羅的海的遠近不同而分。總人口約為981萬。國語為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首都明斯克,人口為171.3萬(2002年1月統計)。貨幣:白俄羅斯盧布。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的麵積為1707.54萬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領土麵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它東邊相連太平洋,西邊緊挨波羅的海芬蘭灣,橫跨歐亞大陸。其陸地鄰國的西北麵為挪威、芬蘭,西麵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麵為烏克蘭,南麵為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東南麵為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麵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千米。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大陸性氣候為主。首都莫斯科,人口約為850萬(截至2002年12月統計)。總人口有1.42億(截至2007年9月1日統計)。國語為俄語。貨幣:俄羅斯盧布。
俄羅斯國名的來曆
“俄羅斯國家”起源於9世紀中葉。最早建國的並不是東斯拉夫人,而是外來的民族。很久以前,東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與第聶伯河之間開拓土地時,外來的芬蘭人開始入侵他們的生活,這些芬蘭人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斯拉夫人把這些芬蘭人叫做瓦利亞格人,而芬蘭人則稱他們是羅斯人(芬語中的“羅斯”是指北方人或諾曼人)。後來,瓦利亞格人征服了東斯拉夫人,於是,東斯拉夫人就被稱為羅斯人了。這個由瓦利亞格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曆史上被稱為“基輔羅斯”。
莫斯科紅場的來曆
紅場位於莫斯科的市中心,其西南方向是克裏姆林宮。“紅色”在俄語中具有“美麗”的意思,所以紅場也被稱為 “美麗的廣場”。 15 世紀末,它由伊凡三世開拓而成,曾因此處起過火災,也被稱為“火災廣場”。到17 世紀下半葉,便被改回為“紅場”。
烏克蘭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黑海、亞速海北岸。北鄰白俄羅斯,東北接俄羅斯,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毗鄰。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總麵積為60.37萬平方千米,東西長1300千米,南北長900千米,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克裏米亞半島南部為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為19.6℃。總人口為4721萬(2007年2月1日)。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通用俄語。首都基輔,人口為269.38萬(2006年2月1日統計)。貨幣:格裏夫尼亞。
雅爾塔
雅爾塔因著名的雅爾塔會議而被世人矚目。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此舉行了雅爾塔會議。雅爾塔是烏克蘭的一個著名療養城市,它位於克裏木半島南岸,黑海港口。倚山麵海,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3℃,是世界聞名的曆史古城,以盛產葡萄和亞熱帶水果而著名。
摩爾多瓦
全稱摩爾多瓦共和國,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東歐平原南部的邊緣地區,總麵積為3.38萬平方千米。它的絕大部分國土都處於普魯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西邊連接羅馬尼亞,北、東、南邊與烏克蘭為鄰。境內丘陵起伏,河穀和山穀相間,平均海拔147米。北部和中部屬森林草原帶,南部是遼闊的草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總人口413萬(2003年12月統計)。國語為摩爾多瓦語。首都基希訥烏,位於摩爾多瓦中部,德涅斯特河支流貝克河畔,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人口為79萬(2003年12月統計)。貨幣:列伊。
中歐
波蘭
全稱波蘭共和國,位於中歐的東北部,南邊與捷克、斯洛伐克為鄰,北臨波羅的海,東北、東南相接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臨德國。海岸線長528千米。其中部地區下凹,北部地勢低,南部地勢高。總麵積為31萬多平方千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國總麵積的72%。全境屬於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總人口有3815.7萬(2005年12月統計)。國語為波蘭語。首都華沙,人口為170萬(2005年12月統計)。貨幣:茲羅提。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是波蘭南部小波蘭省境內的一座普通小鎮。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它也不會如此出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德國在歐洲修建的最大規模的集中營,有100多萬猶太人在這裏被德國法西斯殺害,所以被稱為“死亡工廠”。從1940年設立至二戰結束時,整個集中營占地麵積達40平方千米。1979年,奧斯威辛集中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捷克
全稱捷克共和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總麵積為78866平方千米。東邊連接斯洛伐克,南邊連接奧地利,北邊與波蘭為鄰,西邊與德國相鄰。國土分為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和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由一係列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總人口為1024.1萬(2005年7月統計)。國語為捷克語。首都布拉格,人口為117萬人(2004年底統計)。貨幣:捷克克朗。
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曆史名城,早在1000多年前,這裏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1992年,布拉格曆史中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布拉格一詞的含義是“門檻”,伏爾塔瓦河在流過這裏時要通過一個水流湍急的暗礁,就像越過一個門檻。此外,還有一個傳說:當年剛開始建造這個城市時,一位來這裏勘察的建築師遇見一個正在鋸木做門檻的老人,他做得非常認真、仔細,令建築師深受感動,於是城市建成之後,便命名為布拉格。布拉格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紅瓦黃牆的色彩極為絢麗奪目,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在這座文化氣氛濃厚的城市中,許多的音樂、文學等領域的傑出人物都曾在此生活或進行創作過:如作曲家莫紮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哈維爾、米蘭·昆德拉等。
斯洛伐克
全稱斯洛伐克共和國,總麵積為4.9萬平方千米。它位於歐洲的中部,在原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的東部,南邊與匈牙利交界,東邊相接烏克蘭,北依波蘭,西靠捷克,西南麵與奧地利為鄰。山地占據了國土的大部分地區,西喀爾巴阡山脈較高的地帶都在北部,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總人口為530多萬(2005年12月統計)。國語為斯洛伐克語。首都布拉迪斯拉發,人口為40多萬(2005年12月統計)。貨幣:斯洛伐克克朗。
匈牙利
全稱匈牙利共和國,是個內陸國家,位於歐洲中部,全境被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薩河所貫穿。西與奧地利相鄰,東相接羅馬尼亞、烏克蘭,北靠斯洛伐克,南和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黑山接壤。它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和丘陵,麵積約9.3萬平方千米。屬於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平均氣溫11℃左右。總人口為1005萬。主要民族為馬紮爾族,占全國人口的90%。國語為匈牙利語。首都布達佩斯,人口為170萬(2006年1月1日統計)。貨幣:福林。
多瑙河明珠——布達佩斯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人們譽為“多瑙河明珠”,坐落在美麗的多瑙河畔。布達佩斯原是兩座隔多瑙河相望的城市——布達和佩斯,1873年正式合並為一座城市,名字也一起合並。現在藍色的多瑙河穿越市中心,從西北蜿蜒流向東南。8座別具特色的鐵橋淩架其上,一條地鐵隧道橫臥其下,交通十分便利。布達佩斯名勝古跡眾多,有富麗堂皇的舊王宮,建築精致的漁人堡以及大教堂,還有哥特式議會大廈、國家博物館等。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聳立著多組匈牙利曆代偉人的群雕,造型精美,栩栩如生。這是為紀念匈牙利建國1000周年而修建的。群雕中既有曆代皇帝,也有為國為民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人物。比如“3.15”廣場上就有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的雕像,每年布達佩斯的青年們都在這裏為他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德國
全稱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意思是“人民的國家”。位於歐洲的中部,東邊與波蘭、捷克為鄰,南邊與奧地利、瑞士,西邊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北邊與丹麥交界,同時相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它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其總麵積為35.7萬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全境地勢北低南高,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總人口為8253萬(2005年底統計)。主要是德意誌人,還有少數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國語為德語。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首都柏林,人口為338.7萬(2001年9月統計)。貨幣:德國馬克。
科隆大教堂
在德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很多教堂和古建築,到處都是高高的尖塔和美麗的城堡,走進德國就像走進一個美麗的神話世界。科隆大教堂位於科隆市中心,高達161米,始建於1248年,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不僅是德國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壯麗的大教堂之一。整個建築由磨光石塊砌成,內部裝飾極為華美。教堂四周還有聖格雷隆、聖澤韋林、聖烏爾蘇格等眾多的小教堂,與科隆大教堂交相成輝,莊嚴肅穆。
新天鵝堡
始建於1869年的新天鵝堡,位於德國拜恩州南部小城富森近郊群峰中的一個小山峰上,背靠雪山,下臨翠湖,環境優美,宛如人間仙境。尤其是其童話般的建築風格更讓世界側目。此城堡是根據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夢想所設計,並花費了17年時間建造而成的。城堡中處處洋溢著中世紀的氣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城堡會展現出變化無窮的麵容。
慕尼黑的啤酒節
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德國固定的啤酒節。這種有著濃鬱巴伐利亞風情的狂歡節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慕尼黑啤酒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這年10月,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五天。當時人們都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曆史上,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奧地利
全稱奧地利共和國,總麵積為83871平方千米(2004年統計),屬於內陸國家,位於中歐的南部。西邊接壤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邊與德國和捷克為鄰,南邊挨著斯洛文尼亞和意大利,東邊與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毗鄰。其中山地就占全國麵積的70%。東阿爾卑斯山脈自西向東橫貫它的全境。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北部和東南部是丘陵和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境內,長約350千米。奧地利屬於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總人口為811.8萬(2006年統計)。國語為德語。首都維也納,人口為155萬人(2002年統計)。貨幣:奧地利先令。
美泉宮
美泉宮又名申布倫宮,是世界文化名城,同時它還是維也納久負盛名的建築之一。它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北部。
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迪亞斯,是德語“美泉”的音譯。傳說1612年馬迪亞斯狩獵至此,飲用此處泉水,感到十分清爽甘冽,於是命名此泉為“美泉”。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於1743年下令在此營建氣勢磅礴的美泉宮和巴洛克式花園,總麵積約為2.6萬平方米。共有1441間房間,規模僅次於法國的凡爾賽宮。
瑞士
瑞士總麵積為41284平方千米,屬於內陸國家,位於歐州的中部。它東邊是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麵相接意大利,西麵與法國為鄰,北部與德國接壤,全境地勢高峻。瑞士是個山清水秀的山國,森林麵積達12523平方千米,占全國麵積的30.3%。劃分為三個自然地形區: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中部瑞士高原。同時,它還是歐洲大陸三大河流發源地,享有“歐洲水塔”之譽。因處在北溫帶,所以氣候變化較大。瑞士總人口為709萬人(1997年統計)。國語為德、法和意大利語。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約占信教人口總數的44.1%,基督教徒占36.6%。首都伯爾尼,人口為12.25萬。貨幣:瑞士法郎。
萬國宮
位於日內瓦湖畔的萬國宮,是瑞士日內瓦的著名建築,於1929年興建,1936年落成,又名國聯大廈,是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的總部所在地,現為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又稱聯合國歐洲總部。萬國宮由四座宏偉的建築群組成,中央是大會廳,北側是圖書館和新樓,南側是理事會廳,連同花園、庭院,總占地麵積為2.5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凡爾賽宮還要大。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公國是歐洲的幾個袖珍小國之一,總麵積僅為160平方千米。它屬於內陸國家,位於阿爾卑斯山的中部和中歐萊茵河上遊東岸。西邊是瑞士,以萊茵河為界,東邊是奧地利,其西部是狹長的衝擊平原,約占總麵積的2/5,其餘是山地。總人口為3.46萬人(2004年12月統計)。國語為德語。首都瓦杜茲,人口為5000人(2003年6月底統計)。貨幣:瑞士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