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世界各地2(2 / 3)

中南半島:總麵積為200萬平方千米。處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是亞洲南部最著名的半島。它的東麵是南海與泰國灣,西麵是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以及馬六甲海峽,因此,它也是東亞與群島之間的橋梁。半島上有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中南半島的各國都與中國、印度具有密切的曆史與文化聯係,所以它也稱為“中印半島”或“印度支那半島”。

美索不達米亞:位於亞洲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中下遊地區,絕大部分在今伊拉克境內和敘利亞東北部。著名的巴比倫文化就是發祥於此,它是人類最早的文化搖籃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西亞陸上通道和各民族交會的地區。

克什米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克什米爾是英國“印度帝國”的一個土邦,總麵積為19萬平方千米。它的位置在南亞次大陸的北部,西北部接著阿富汗,北、東部與中國接壤,南與印度為鄰,西部與巴基斯坦相連。l947年印、巴分治時,它的歸屬成為印、巴兩國的爭端。之後在1949年7月確定了停火線,印度占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而巴基斯坦占了其餘部分。克什米爾一直是印度、中國、中亞和歐洲的交通樞紐。

恒河三角洲:總麵積為7萬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平原。其分別屬於孟加拉國和印度。恒河下遊有很多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條,它們在進入孟加拉灣時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彙合在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恒河三角洲。這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由於河網太過密布,海岸線又呈漏鬥形,導致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恒河口的附近,形成強烈的潮水,狂暴地湧向恒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麵積洪水泛濫。

雅魯藏布大峽穀:雅魯藏布大峽穀長504.9千米,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最深處達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峽穀,被稱為“地球上人類最後的秘境”。穀內雪峰林立,山腰森林特別茂密,穀底的江水也極為湍急,是世界上罕見的動植物王國。它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結合帶,東部又是喜馬拉雅山的東構造節,是解開青藏高原隆升乃至地球之謎的秘境之一。

亞洲之最

亞洲是世界上陸地麵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老撾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

孟加拉國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斯坦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雅魯藏布大峽穀是世界上第一大峽穀;

馬裏亞納海溝是海洋中最深的海溝。

歐洲

歐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個洲,全洲的最低點是裏海北部的沿岸低地,海拔為-28米。

在歐洲這片土地上,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裏、橫貫而過的大平原,是她的主要地形。其南部彙集著以阿爾卑斯山為山脈代表,以厄爾布魯士山為山峰代表的高山峻嶺;北部則是相對平緩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從南往北,整體地勢呈下降走勢。

歐洲

歐洲全稱是歐羅巴洲,總麵積為1016萬平方千米,共有45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為7.28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其居民的種族構成比較單一,99%都屬於白種人。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西邊與大西洋為鄰,北接北冰洋,南邊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連接成一塊。其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南部是阿爾卑斯山係。歐洲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是各洲中除南極洲以外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洲,其寒帶氣候區也少,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氣候。

歐洲名稱的由來

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一位專管農事的女神,她能保佑百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人們總喜歡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的模樣。因為在古代,公牛是不可缺少的耕畜,人們想當然她是要坐在公牛背上的。因人類對她充滿敬意,於是就把她的名字定為大洲的名字,這隻是其中一種傳說。此外,還有第二種傳說,據說“萬神之王”的宙斯喜歡上了腓尼基國王的女兒歐羅巴,他很想娶她為妻,可是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和同伴在大海邊遊玩。宙斯看到後,於是變成了一隻公牛跑到歐羅巴的麵前,後來歐羅巴看到公牛伏在自己身邊時,便禁不住跨上了牛背。宙斯變的這隻牛忙起立前行,帶著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後來這塊陸地就以公主的名字命名了。

萬聖節

每年11月1日的萬聖節也被稱為“鬼節”,10月31日是萬聖節的前夕,也稱為萬聖節前夜。雖稱為鬼節,但這一天的氣氛卻不像它的名稱那樣聽上去嚇人,反而有一種喜慶的氣氛。因為一到這天,孩子們就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服裝,戴上千奇百怪的麵具,提著一盞“傑克燈”走街串巷,並向大人們索要他們的節日禮物。而奇異的“傑克燈”和“表演魔術或者給糖果”的惡作劇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征。

萬聖節的由來

在古時的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11月1日是德魯伊特人的新年。他們每到新年前夜,就會讓年輕人排成隊伍,戴著各種怪異的麵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係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開始遊走於村落間。這個做法在當時是作為秋收的慶典來進行的,後來才演變成今天的萬聖節。

多瑙河名稱的由來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流經9個國家。其河名來源於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位英雄叫多瑙伊萬,他娶了女英雄那塔莎為妻,在新婚的宴席上向人誇口,自詡武藝無敵,新娘笑他太傲慢,於是他就迫使其妻與之比射技,結果他輸了。羞怒之下多瑙伊萬一箭把妻子射死,後來悔悟,羞愧而自刎,其血流成濤濤長河,即成多瑙河。

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山脈又稱為大高加索山脈,位於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的交界處,橫穿黑海和裏海之間,成為亞、歐的分界線之一。它長達1200千米,寬為200千米,山勢特別陡峻,海拔大都在3000—4000米。其最高峰是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一座死火山。山脈的北側稱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可降至-30℃,夏季又高達20℃—25℃;山脈的南側稱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屬於亞熱帶氣候,西部降水量多於東部。

北歐

芬蘭

全稱芬蘭共和國,位於歐洲北部,素以“千湖之國”著稱,因為它的島嶼有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總麵積為33.8145萬平方千米。東麵是俄羅斯,南麵為芬蘭灣,西北是瑞典,北麵和挪威相鄰。它的地勢北部高南部低。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3℃,夏季13℃—17℃。 總人口為530萬(截至2007年12月人口普查)。首都赫爾辛基,人口為120萬(2006年人口普查)。貨幣:歐元。

瑞典

在瑞典語中,瑞典是“親屬”的意思。它還有其他別稱:“森林王國”“湖泊王國”“歐洲鋸木場”“北歐雪國”“禁酒王國”。瑞典王國的總麵積為45萬平方千米,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是北歐最大的國家。它的東北部與芬蘭相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挪威接壤,東麵與波羅的海交界,西南部與北海相接,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主要河流有約塔河、達爾河、翁厄曼河。湖泊眾多,約9.2萬個。最大的維納恩湖麵積為5585平方千米,居歐洲第三。它的大部分地區都屬於溫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2008年5月6日,瑞典被總部設在美國的拯救兒童組織再次評選為目前世界上最適合母親居住的國家。總人口約為918.3萬(截至2007年年底人口普查)。國語為瑞典語。首都斯德哥爾摩,人口為78.3萬(2006年12月人口普查)。貨幣:瑞典克朗。

諾貝爾故居

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的白樺山莊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層樓房,樓房前的綠草坪和四周的白樺林交相輝映,環境清幽。在這裏,化學家諾貝爾度過了生命最後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由於他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矗立起高樓大廈,白樺山莊就成為今天唯一保存完整的諾貝爾故居。目前,這裏已成為遊覽勝地和諾貝爾學術活動的中心,每年都會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科學家。

挪威

挪威王國的麵積為38.5萬平方千米(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等屬地)。它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西接挪威海,東依瑞典,南和丹麥隔海相望,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為鄰。海岸線長2.1萬千米(包括峽灣)。其境內高原、山地、冰川約占全境的2/3以上。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總人口為460.5萬(2005年1月人口普查)。國語為挪威語。首都奧斯陸,人口為53萬(2005年1月人口普查)。貨幣:挪威克朗。

海盜船博物館

在奧斯陸西南郊景色秀麗的貝格半島上,有一座別具一格的咖啡色建築,這就是挪威海盜船博物館。它是貝格半島最受歡迎的觀光勝地之一,博物館裏邊陳列著3艘在8—10世紀出沒於北歐海域的海盜船, 分別是“奧斯堡”號、“戈科斯塔”號、“圖奈”號。海盜船的船體設計巧妙,形狀優雅;櫟木建造,結實輕便;劃槳懸帆,快速安全,從中可看出挪威人1000多年前的造船工藝已達到令人驚歎的地步。船體上雕刻的人物、動物和植物的花紋對研究北歐海盜文化以及他們的活動有非常大的幫助。很難想象當時的挪威人乘著這種快速長艇,沿著挪威西海岸的“北方通道”, 一路劫持貴重財物,搏擊大西洋的狂風巨浪,以冰島為中轉基地,北上格陵蘭,南下愛爾蘭,如何叱吒風雲。

冰島

全稱冰島共和國,是歐洲的第二大島,位於北大西洋的中部,距北極圈較近,是歐洲最西部的國家。海岸線長約4970千米,總麵積為10.3萬平方千米。它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整個國家幾乎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開墾,所以冰島素有“火山島”“霧島”“冰封的土地” “冰與火之島”之稱。冰島屬寒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比同緯度的其他地方溫和。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極短。秋季和冬初可見極光。總人口為27.6萬人(2002年統計)。國語為冰島語。首都雷克雅未克,人口為112268(2001年12月統計)。貨幣:冰島克朗。

冰與火的國度

冰島也被稱為“冰與火的國度”。因為冰島恰好位於大西洋海溝上,其地理位置和地貌十分罕見,有火山、冰河、冰川、冰帽、凍原、溫泉、峽穀、間歇泉、 地熱、瀑布,冰與火在這個猶如世界盡頭的小小國度中和諧地共存。

大間歇噴泉

位於冰島西南部奧德恩斯的赫伊卡達倫附近的蓋歇爾泉舉世聞名。“蓋錫爾”(Geyser)在冰島語中是爆泉的意思,因其最高噴水高度居冰島所有噴泉和間歇噴泉之冠,所以得名。每次泉水噴發之際,隻聽洞內隆隆作響,漸漸地,響聲越來越大,泉水也隨之升湧,最後衝出洞口,向高空噴射,從中間水柱變成蒸氣直衝上天空約20米高,又隨即化作瓊珠碎玉落下。每次噴發過程大約持續1—2分鍾,然後漸歸平息。這一過程周而複始,不斷反複,十分壯美。而後,英文中便用Geyser指代所有的間歇泉。

丹麥

全稱丹麥王國,“丹”在古高德語中意思是“沙灘、森林”,而“麥”是“土地、國家”的意思。總麵積為4.31萬平方千米。丹麥在日德蘭半島上,位於歐洲的北部。北邊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西部接壤北海,南部和德國相接。海岸線長7314千米。它的地勢又低又平,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總人口為541.1萬人(2005年1月人口普查),國語為丹麥語。首都哥本哈根,人口為50.2萬(2005年1 月)。貨幣:丹麥克朗。

丹麥美人魚像

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公園裏矗立著一座世界聞名的雕像——美人魚。現在該雕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標誌,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艾瑞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遠遠望去,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恬靜嫻雅,悠閑自得。可走近這座銅像,看到的卻是一個神情憂鬱、冥思苦想的少女。

東歐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共和國在波羅的語中,意為“水邊居住者”。總麵積為4.52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794千米。位於波羅的海東海岸,西北與裏加灣、波羅的海和芬蘭灣為鄰,東南連接拉脫維亞,東邊與俄羅斯接壤。境內地勢低平,間有低矮丘陵,平均海拔50米。它屬於海洋性氣候。總人口為136.1萬(2002年人口普查)。愛沙尼亞語為其國語。首都塔林瀕臨波羅的海,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在曆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人口約為40萬(2002年人口普查)。貨幣:愛沙尼亞克朗。

拉脫維亞

全稱拉脫維亞共和國,總麵積為6.4589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麵積約為6.2046萬平方千米,內水麵積2543平方千米。它位於東歐平原的西部,西邊是波羅的海,北邊是愛沙尼亞,東邊是俄羅斯,南邊是立陶宛,東南又相接白俄羅斯。全境地勢低平,東部和西部都是丘陵。氣候屬於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類型。濕度很大,全年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為雨雪天氣。總人口為229萬(2005年7月),官方語言為拉脫維亞語。首都裏加,麵積為307平方千米,人口為74萬多。貨幣: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