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預測與防範
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其防範也要是必然,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在股票市場,風險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影響麵也更廣,有時候一個小的失誤,就會波及整個市場,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連相倒。那麼作為“股神”,他們對風險的防範與預測是怎麼進行的,許多人對此興趣很大。
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單邊市場,沒有賣空機製,也就是說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投資者隻有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同一支股票才能贏利。所以這樣的話投機的風險就會更大。而大部分投資人充斥一種舍不得的情緒,上漲舍不得賣,下跌也舍不得賣,看了難過,殺了手軟,出脫往往是波段最低點。這樣的猶豫和不幹脆讓好多人都吃了大虧。
此外,政界人士參與證券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一類的政治、社會醜聞,也會對證券市場的穩定構成很大威脅。像80年代日本出現的“利庫洛特事件”,其影響麵如此之廣、影響時間如此之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股票投資的衝擊,還表現在“國家風險”上。對於那些在海外從事直接投資的股份製企業來說,當地社會、政治環境是否安定對它至關重要,一旦所在國發生社會政治動亂,不僅它在海外投資的利益會受到損失,而且它在國內發行股票價格也會受到不利影響,換句話說,這種國家風險很大程度上將會轉移到企業普通股票持有者身上。
而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其預測和防範也要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在股票市場,風險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影響麵也更廣,有時候一個小的失誤,就會波及整個市場,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連相倒。那麼作為“股神”,他們對風險的預測與防範怎麼進行的,許多人對此興趣很大。
首先要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因為信息對股市的重要性影響很大,掌握信息的關鍵在於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投資者要廣泛地在新聞媒體、企業正式發布的各種資料、交易所信息網絡、證券投資谘詢公司、專業書籍等收集到各種信息,還應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可能對股市產生的影響。最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其次股神建議投資者一定要培養出對市場的感覺。市場感覺好的人,善於抓住戰機,從市場上每一細小的變化中揣摩價格趨勢變動的信號,或贏利,或停損;市場感覺不好的人,機會擺在眼前,也可能熟視無睹,任其溜掉,甚至於因此而蒙受經濟損失。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感覺,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逐步積累經驗並加以靈活運用,同時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投資模擬試驗,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那麼關於防範有什麼好的手段呢?認賠出場求生存是索羅斯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則,那麼眼明手快,見壞就閃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1974年,索羅斯在日本股票市場建立極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東京某位營業員打電話告訴他一個秘密,內容是日本人對陷入水門醜聞的尼克鬆總統反應欠佳,當時正在打網球的索羅斯毫不猶豫地決定立即賣出手中的股票,因為繼續持有將意味著更大的風險。由此可見眼明手快是許多基金操盤人的必備功夫。當機立斷,眼疾手快,能避免好多麻煩產生。
總之,股票交易的風險確實是比較大,預測起來也是非常困難,但是股票交易的魅力也在於此,它要求投資者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預測水平,隻有這樣才能在股票市場上獲得收益。
不打無把握的仗
越複雜的事物越是容易產生失誤,越是玄乎的股票就越是難以把握。而那些股神之所以能成為“股神”,不全部在於他們有多麼大的本領,而在於他們有多麼細的思維。他們善於分析,善於決策。巴菲特對自己的投資有什麼對策呢?一句話:不打無把握的仗。
首先,巴菲特會選擇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進行投資。他從不投資自己看不透的生意,也從不投資自己沒有把握的生意。巴菲特認為投資的成功,並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是要確定自己不知道什麼。有一年,盡管全世界都看好了科技行業,但他卻自謙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情,最後在股市泡沫的瞬間得以幸免。這就是他的明智之處——當別人都被利益衝昏頭腦的時候,他顯示出了自己非一般的冷靜。
其次,巴菲特會挑選財務穩健,價格合理的企業。“穩健”而非“頂尖”,“合理”而非“瘋狂”。他說,“優秀的企業投資決策,會產生令人滿意的業績,即使沒有貸款的幫助也一樣。”巴菲特挑選股票時,對公司的債務考慮相當保守。他不僅致力挑選獲利水平高於平均水平的企業,而且要在其市場價值低於內在價值時購買。他常以小股東身份在市場低時吸收股份,或等待股市把股票交出來,以避免股價遭到市場人士的炒高。這樣一來,他的心中有底,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但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風險,否則就不叫股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