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老魔殘日,卻如困獸猶鬥(14)(1 / 2)

當然,相比其他,收拾孫立人還是整個過程中的重頭戲。當時,孫立人在軍隊中拉幫結派的行為已經暴露,郭廷亮又“受命”進行發難串聯,引動二十多人向當局告密。於是毛人鳳接到小蔣的指示,迅速采取行動,一邊讓情報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園在台北秘密逮捕郭廷亮,一邊親自指揮對各部隊中“聯絡員”的圍捕,一共抓了三百多人,最後立案有罪者一百多人。

常言道:伏虎容易縱虎難。一場涉及幾百名少壯軍官的大逮捕,總該對外界有個“像樣”的交代吧。如果說是台島的“西安事變”,美國人會出麵幹預,弄不好孫立人還可逃脫製裁;如果說是陰謀政變,震蕩太大,勢必會引起島內海外對台灣政局穩定與否的猜測,而且由此牽帶出孫立人搞的意見書、改革方案,其中涉及製止腐敗的內容,肯定會博得方方麵麵的同情和支持,“負麵”效應實在是太大了。為此,老蔣心事重重,最後選擇了以“共諜案”連累孫立人的方式平穩順利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如此工於心計的老謀深算,究竟發端於何人?根據現有的資料,無從查考。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即整個“孫立人”事件的關鍵——“郭廷亮匪諜案”是毛人鳳一手羅織的。為此,毛人鳳軟硬兼施,多次找郭廷亮密談,要郭顧全大局,承認自己是“共諜”,最後擒得郭廷亮臣服。

“郭廷亮匪諜案”成立後,由軍事法庭判郭為死刑。當天總統出麵核減為無期徒刑,一直關在原保密局的看守所內。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台灣當局對所有的在押犯實施減刑,郭廷亮由無期徒刑減為十五年有期徒刑,(其時,郭已服刑二十年),獲得釋放。但情報局出於特殊的考慮,沒有讓他出獄回家,而是直接押送到綠島,以“分配工作”的名義延長監禁。到了1988年小蔣去世,不久孫立人又恢複自由,郭廷亮才通過傳媒,公開發表了以前寫給張群和蔣經國的“陳情書”,接著分別於1991年11月17日至11月25日,發表了致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宋楚瑜,以及“總統”李登輝的“陳情書”,詳細地披露了羅織此案的內情,其間毛人鳳的活動尤為引人注目。

據郭廷亮陳情:1955年5月25日,他被秘密逮捕後,關在台灣南部的鳳山,晝夜接受拷打,“在身心完全崩潰及非自由意誌之下,依照偵訊官們所設計的奸險政治陰謀,捏造了許多荒謬而毫無事實根據的口供和自白”。從25日起,他被放到老虎凳上,直到6月4日放下來,已“奄奄一息”,“躺在地上做生死的掙紮”。6月20日,特工人員突然改變審訊方式,開始要求他“扮演匪諜自首”。情報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園對他說:“你必須站在黨國利益的立場上,來與我們密切合作,扮演假匪諜自首,使政府對輿論及社會各界有所交代。”7月14日,情報局長毛人鳳用自己的專用轎車,把他接到毛公館談話。毛人鳳說:“為了使這次案情不要擴大而能圓滿解決,隻有委屈你了。所以我要毛(惕園)主任勸告你,站在黨國的立場和我們密切合作。這不但是為了黨國的利益,也是處理好參軍長孫上將的唯一辦法。”接著,毛人鳳故意提到了郭的妻子和年在垂髫的兒女,使他產生顧慮,並說:“我保證你的軍籍、軍職和事業前途,絕不會因本案而受到任何的影響。”毛還說:“本案是以你自首來辦理,所以既不公開,也不起訴,僅在政府內辦個手續,然後我將真實情況向領袖提出報告,以政治方式來解決。”

據郭廷亮的“陳情書”所述,由於毛人鳳的軟硬兼施,他屈服了——“當時我聽了毛上將的訓示,為了黨國利益,隻有遵照他的指示去做。因此,後來所有的自首書和口供筆錄,都是以當時案情發展的需要,由毛(惕園)主任等杜撰編造的”。

1955年9月9日,毛人鳳首次在偵防組召見郭廷亮說:“為使本案能圓滿順利的結束,你必須毫不遲疑地照我的話去做。特別是王雲五先生(九人調查委員會成員)約談時,一定要根據我們為你所編的資料去回答,以免引起不良後果。王雲五先生現任行政院副院長,他不僅在學術界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是無黨派人士有力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個革命軍人和忠貞的國民黨員,絕不可在無黨派人士麵前,說出有損黨國利益的言論。”郭廷亮在“陳情書”中還回顧說,當時毛人鳳曾向他交底:“現在我可以坦白地告訴你,本案之所以要這樣做,我們完全是執行最高當局的決策!”

9月10日,郭廷亮在嚴密的戒護下,乘車去“國防部”軍法局,接受王雲五委員的約談,內容全都按事先編定的口徑應對。到了10月份,九人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書見諸於媒體,這就是本節開頭的那段“官樣文章”。至此,“郭廷亮匪諜案”已告成立。

然而,事情並不像毛人鳳說得那麼簡單。郭廷亮在“陳情書”中又披露了一些情況——1955年12月初,毛惕園突然通知他說:“你的自首雖獲上級批準,但仍需經過軍法審判。”郭廷亮當即爭辯說:“上級既已批準我的自首,依法就不應該再軍法審判;既要軍法審判,就是自首沒有批準。”為此,兩人爭論不休。接著毛人鳳第三次出麵約郭廷亮,時為12月26日。毛人鳳對郭說:“由於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及新聞界的傳播,上級不得不決定依法來處理,因此本案必須移送軍法局辦理。但無論將來案情如何發展,我再度向你保證,你的軍籍、軍職和事業前途不致受到絲毫的影響,將來無論軍法局對你的判決如何,都隻是一個形式而已。”於是,郭廷亮又屈服了,並按原先的陳述在法庭上“供認不諱”,具結按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