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郭廷亮背著“黑鍋”去服刑,毛人鳳倒也守信用,對郭的家屬給予了盡心的照顧。1956年初,毛人鳳命毛惕園將位於圓山的房子騰出來,讓郭廷亮的妻子兒女搬進去住。毛人鳳死後,這種照拂繼續得到貫徹。1981年,台灣警備司令部出資三十萬元新台幣,買下永和一處房產,產權歸郭廷亮的兒子郭誌忠。1982年,郭廷亮被批準回家探親,台灣警備司令部又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費”六十萬元新台幣,直到郭的一係列“陳情書”陸續公布於眾,才知是交易的代價。可惜,此時孫立人已死去1年多矣!
從國民黨退到台灣開始,毛人鳳就在盤算著自己保密局的發展前途。他一直都在考慮:國民黨特務機構比起共產黨的情報機關,不知要強大多少倍,但為什麼在雙方的較量中,國民黨卻屢屢處於下風?他認為其原因就是,內部派係之爭激烈,內耗嚴重,因此,特務機關的工作效率低下,他多次向蔣介石提出,要改變目前的現狀,必須嚴格各單位的職責範圍。
1950年初,蔣介石在台灣就職“總統”後,決心統一特務組織。他派出他的長子蔣經國任所謂“總統府資料室”主任,規定各機關所搜集的情報都要送到“總統府資料室”處理,實際上,這個時候蔣經國已控製著國民黨的各個特務機關。
然而,毛人鳳仍然認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的許多弊端並沒有徹底革除。譬如,延續了近二十年的軍統與中統之爭還在繼續,這無疑在消耗著國民黨本身的實力。毛人鳳深感,內部的耗鬥實在是教訓太深刻了……
抗戰時期,毛人鳳任軍統局本部秘書時,發生了一起軍統與中統之間的最大火並,至今,他還清楚地記得。
1943年,戴笠到淳安視察工作。當時浙江緝私處長趙世瑞發現杭州來的兩艘商船滿載私貨,內中夾帶大批鈔票,商船持有中統局的證明文件,戴笠發現之後如獲至寶,把鈔票用飛機運往重慶,給中央銀行檢查,確認是偽幣。
後經審訊,押運員隻道出鈔票是中統上海負責人命他運到後方買貨運回上海的,但鈔票來源並不清楚,他隻知道領鈔票的地點。在長時間調查後,仍無法核實。後來,戴笠通過杜月笙和通濟公司負責人徐采永查明,原來上海中華書局代中央銀行印刷鈔票的銅版,在上海淪陷前,運往香港中華書局保存。香港淪陷後,銅版被日本特務拿到上海仿印,印的鈔票交中統的地下特務偷運後方,搶購物資外運。
戴笠把這件事立刻向蔣介石彙報,蔣聞後大怒,下令撤銷了中統局長徐恩曾的職務。中統受此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當時,毛人鳳並沒有沉浸在軍統勝利的巨大喜悅之中。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爭鬥?因為這種爭鬥常常會給對手以可乘之機。不過,當時的毛人鳳不可能改變那種狀況。待毛人鳳升到保密局長後,又值國共大戰,亦無暇顧及。盡管在軍統與中統的多次爭鬥中,軍統始終處於上風,但毛人鳳卻認為,為什麼不利用中統的力量珠聯璧合,一定要互相傾軋呢?當然,這個問題隻有蔣介石本人才清楚。
大陸解放後,中統組織仍在香港及台灣、澳門有著十分強大的特務力量。這一點毛人鳳十分清楚,因為他的行動隊員在這些地區執行任務時,不僅得不到全力支持,甚至有時還遭到刁難,這使他吃夠了苦頭,他當時就想,如果這些組織能夠歸他統一指揮,那麼行動起來就會如虎添翼,順當多了。
毛人鳳多次找到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陳述自己的意見。而蔣介石本人也逐漸意識到,各特務機構之間工作界線不明,雖然可以起到相互製約的作用,但是互相之間的扯皮及明爭暗鬥也會弊大於利。終於,他對蔣經國吩咐道:各情報部門之間應明確劃清工作界線,以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各部的責任。
1955年3月1日,毛人鳳的“國防部保密局”改為“國防部情報局”。該局和“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劃清工作界限。
“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就是原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抗日戰爭結束後,改為“內政部調查局”。後與“國防部情報局”合並改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內政部調查局”到台灣後,還從事大陸的特務活動,在香港、澳門等設有情報組。他們的不少活動都與原保密局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