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第14封信不要找借口(1 / 2)

親愛的孩子:

你一定常聽到有人說:“因為我的努力,所以我獲得了成功。”而很少聽到有人會說:“因為我不夠努力,所以導致自己失敗。”那些無所作為的失敗者在失敗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尋各種借口,用一堆的理由來辯解,為什麼自己沒能做到,或者為什麼自己沒有去做。

一旦找到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好借口,失敗者就會到處宣揚。剛開始,他還能意識到自己是在撒謊,但不斷撒謊之後,連他自己也開始相信這是真的,而再也沒有動力去尋找導致他失敗的真正原因,更不會去想辦法取得成功了。

失敗者都有一套失敗的借口。比如抱怨家庭背景不夠好、自己的性格不夠完美、年齡小、社會閱曆不夠豐富、時間不合適、健康有問題、天生才智缺乏,等等。可是,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又有幾個擁有你所說的好條件呢?更有甚者,某些失敗者還拿膚色、宗教信仰,乃至星相做借口,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在失敗者所找的各種借口中,最讓我不屑的就是拿“健康”來當借口。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是真正健康不受疾病困擾的?想要成功的人絕對不會因為“身體不好”或“有這樣那樣的病痛”而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弗雷德裏克·蓋茨先生曾介紹我認識了一位教授,或許他的故事能讓你更清楚這一點。

這位教授在一次旅行中不幸失去了左臂,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人生態度。他依然樂觀積極地對待任何事情,並且一直在盡自己所能幫助很多身體健全的人。用他的話說:“我很感謝上帝切除的隻是我的一隻手臂,而不是兩隻;更感謝上帝隻是讓我的軀體不健全,而我的心靈還百分之百的完整和正常。”

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都不拿自己身體的缺陷來做借口,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怎麼好意思說因為“身體不舒服”就無法做到呢?生理上的疾病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並且不能避免的,能否正確對待它們,正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異所在。實際上,在我的一生中,並不是沒有經曆過身體上的病痛,相反,長期的辛苦工作讓我的身體一直處於疲累狀態,但我經常對自己說:“累壞了身體總比閑得腐朽了好。”

俗話說得好,“我一直在抱怨自己的鞋子破,直到我碰到一個沒有腳的人。”感謝上帝給予自己一個健全的身體比抱怨哪裏不舒服要有意義得多。事實也證明,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疾病,而過度思慮和擔憂則會真正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與其浪費時間抱怨身體不適或擔心健康問題,不如放手去做事。

“我不夠聰明。”這一借口也經常出自不同的失敗者之口。當然,他們不會拿這個借口到處去解釋,但內心卻是這麼認為的。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點。“知識就是力量”確實沒錯,但隻存在於大腦裏的知識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隻有將知識適當地、建設性地應用於實際行動中,才能實現它的價值,真正發揮它的威力。

用才智不足當借口的人,絕對是誤解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意義。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可能並沒有擁有多少專業知識,而是能把自己的全部才能運用到他們想做的事業中,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能讓它們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約翰·洛克菲勒(1885年)

我發現大多數人對“才智”存在兩種錯誤的看法:一是太低估自己的才智;二是太高估別人的才智。他們認為,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才智來處理所有事情,而自己並不具備,因此就輕視自己,逃避挑戰。實際上,真正愚蠢的人正是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的人。如果連放手一搏,去試試的勇氣都沒有,怎麼可能成功?

“運氣不夠好”是失敗者所找的另一個借口。他們總會想當然地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運氣太差,而看到別人成功,就認為是別人的運氣太好。說實話,我從不相信運氣有好壞之說,除非將精心策劃的計劃或行動叫做“運氣”。

如果由運氣決定誰該成為什麼人,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以標準石油公司為例,假設公司要根據每個人的運氣進行改組,即抽簽決定每個人的職位。把所有職員的名字放入一個大桶裏,第一個被抽出的人的職位是總裁,第二個被抽出的人是副總裁,這種做法很可笑吧?但這就是運氣的功能。

我從不被運氣所左右,但我相信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成功者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有了充分的準備、完善的計劃和積極的態度,能夠不斷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創造新的契機。而那些宣稱因為運氣不好導致自己失敗的人,更多的是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抱怨不止,並就此墮落下去。孩子,在“不找借口”這一點上,斯科菲爾德船長絕對是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