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通往“11”之路(1 / 3)

通往“9.11”之路

2002年秋天,“9.11委員會”(正式名稱為“美國恐怖襲擊應急全國委員會”)的成員一經委任後,比爾·克林頓就迫切地想在他們麵前證明自己。然而在它開始工作之前,克林頓就曾打電話給他剛被任命為委員會主席的朋友湯姆·基恩,並邀請他在哈萊姆的一家意大利餐廳一起吃飯。1

基恩回憶說,克林頓由當時新澤西州的參議員、現在的州長喬恩·科辛作陪,他“對於我們怎麼調查這件事非常感興趣……我覺得這有點想保護他的遺產的意味,他想確定我們不會偏離主題……以免牽扯到他殘留的一些問題上。” 2

桑迪·伯格說,克林頓總是覺得需要“發泄發泄”,特別是在闡述他的外交政策時。伯格說,克林頓每隔幾星期就會給他打電話。“談話內容各種各樣,從‘你想打高爾夫嗎?’……到一些他讀到的報紙,說報紙上有關他執政時期的報道讓他很生氣。他想要人們記住事實,澄清是非。”

伯格說,讓克林頓煩惱不已的事情中,圍繞“9.11”的眾多問題就是其中一項,特別是“‘9.11’發生之後白宮方麵試圖將責任推卸給克林頓政府,而事實上,我們(克林頓政府)在離開白宮前一直做著大量的工作……他們(布什政府)根本就是失職。”一個讓他的前老板痛苦而人們偏又經常問及的一個問題是:1996年克林頓有機會殺死或捕獲本·拉登嗎?“回答是否定的,”伯格語氣堅決地說,“我們根本沒有機會逮到本·拉登……1998年我們打擊阿富汗,目標對準的就是本·拉登。因此,如果我們真有機會的話,為什麼會不把他帶回來呢?”

伯格反駁說那個關於1998年8月的報道是“本末倒置”、“荒誕可笑”的,當時克林頓正在馬薩葡萄園島休假,是他抽出時間對爆炸事件做的申明。“我們的外交政策和國會所發生的事情完全是兩碼事。”有人指責伯格、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和國防部長威廉·科恩都是“在為克林頓鋌而走險,編造借口從而發動戰爭”。伯格對此感到非常生氣,並且,伯格說,在彈劾案的泥潭中,他從未覺得克林頓分過心,“我每天都和他待在一起。” 3

撇開伯格對克林頓的支持不說,克林頓自己也一定認識到,任何一個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不分心。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前主席多恩·福勒稱,克林頓每天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用於處理這件事。4拉裏·金與克林頓在節目中和私底下曾就此廣泛交談過。他說萊溫斯基這件事不可能不分散克林頓的精力,且程度不亞於越南之於林登·約翰遜和伊拉克之於喬治·沃克·布什。“要是他沒有分心,那才不正常。” 5

“那段時間我發現總統很生氣,”米奇·伊巴拉回憶說,“有幾次真的讓我很擔心。”伊巴拉擔心的倒不是克林頓可能會患上心髒病,而是“這麼多憤怒和傷痛會分散他很多精力”。當被問到總統怎樣發泄那些情緒時,伊巴拉說,“幾乎就是咆哮。當我看到他生氣時,現場隻有我和他,一般是在橢圓形辦公室或豪華轎車中,有一次是在衛生間裏。”克林頓破口大罵,說肯·斯塔爾和他的工作人員“試圖違背美國人民的意誌,他們妄圖逼我下野”。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就是肯·斯特爾,伊巴拉說,“噢,我的天!他真的恨死那個家夥了。” 6

在遭到彈劾後最痛苦的日子裏,克林頓經常在半夜給新澤西州的前參議員羅伯特·托裏切利打電話,盡管托裏切利當時正在蘇格蘭度假。克林頓的電話經常將托裏切利吵醒。“他內心無比痛苦,我覺得他是在極力挽救他所犯下的錯誤……當克林頓試圖調和所發生的事情,並調整他的生活時,他就想打電話來和朋友們聊聊。” 7克林頓還給參議員克裏斯·多德和湯姆·達施勒以及他的資金募集人特裏·麥克奧利弗打電話。麥克奧利弗在回憶錄中寫道:“一晚又一晚,總統在半夜時分打電話來長談。” 8

“9.11委員會”成員鮑勃·克裏說,克林頓在桑迪·伯格的陪同下做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作證,他提出“一個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見解”,說美國人“隻顧忙著慶祝冷戰的結束,卻沒有對我們將要麵對的問題進行盤點……我們疏忽的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伊斯蘭極端分子具備用相對較小的行動來給我們造成重創的能力。”

克裏並不買克林頓的帳,他不相信克林頓就關鍵問題所進行的發言,克裏說:“克林頓說彈劾沒有對他造成影響——他不可能沒有受到影響,我覺得對他造成的影響非常大……我沒有被彈劾,都會被這件事分散注意力……而他則正在接受眾議院的調查。特別檢察官兩度讓希拉裏出麵回答大陪審團的問題……我覺得彈劾案對他有效執行外交政策的能力造成了影響,而他對此卻另有解釋。”

克裏了解到的一些事情讓他認為克林頓政府有失職之過,他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大使館襲擊案為例。“我們知道是本·拉登組織了那些襲擊……造成了令人震驚的損失……隨後我們卻沒有對本·拉登陣營進行反擊,盡管我們知道他在哪兒……並且鎖定了他在地麵上的位置,但卻沒有扣動扳機……“9.11”確實是他們在美國境內的第一次成功襲擊,但這卻是針對美國的第11次或第12次成功襲擊”,以前曾先後發生過索馬裏襲擊案、柏克級驅逐艦柯爾號(USS Cole)襲擊案、沙特霍巴塔襲擊案和大使館襲擊案,等等。9

湯姆·基恩認為克林頓的證詞“非常好”,“每個問題他都作了回答……隻要是我們問及的事件,他都描述得十分詳細……我覺得他是在最大限度地為他政府的作為進行宣傳,但是我並不認為他特意在作辯解。”

不過,基恩同意他的民主黨同事鮑勃·克裏的看法,“他的精力一定分散了。即便是別人被彈劾了……你也不可能不分散注意力。”但是,比起鮑勃·克裏,基恩更為相信克林頓,因為克林頓有超人的精力。“現在的問題是,他是否曾將精力從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奧薩馬·本·拉登這樣的問題上——移開了,我認為沒有,他是我一生中見過的能將事情嚴格區分開來的少數人之一。” 10

另外一名委員、共和黨人斯萊德·戈頓稱,克林頓是“一名很好的人證……他很健談,性格開朗”。他說,委員會並沒有問克林頓非常多的問題,但克林頓卻在那兒待了很久,有四個多小時。“你若問他一個一句話的問題,他會給你一個十五分鍾的答案。” 11

鮑勃·克裏說,克林頓的證詞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些聽證人員隻是隨機被法庭召來,沒有任何隨行人員,對文件的了解情況有多有少……這不容易事先進行準備。” 12

為了幫助比爾·克林頓準備證詞,桑迪·伯格最後是名譽盡毀,同時也讓他的這位前老板陷入了尷尬境地。伯格帶著比爾·克林頓的授權到國家檔案館檢查文件。在檢查文件時,伯格竊取了一些文件,他將一部分藏到他的褲子和襪子裏,然後將另外一些文件藏到一台建築拖車裏,以便回頭來取。他將文件帶回家,銷毀了一些——之後,他對這一切矢口否認。(在一項協議中,他供認了未經授權拿走並保存絕密文件的不當行為。他被保釋的條件是繳納50000美元罰金,無償在社區進行服務——在弗吉尼亞公園撿垃圾——並取消三年的機密許可權利。)

有些人甚至認為伯格偷走並銷毀了一些原始的、無法複製且未分類的高級機密恐怖襲擊文件,其中還包括一些手寫的筆記和整理的文件。他們指控說,伯格的動機是讓委員會專員接觸不到這些文件,而這些文件能證明克林頓在反恐工作中存在漏洞。13

史蒂夫·愛默生是一位著名的恐怖主義研究專家,他認為伯格“試圖清理……改變曆史……很明顯他在試圖銷毀那些對他們不利的材料”。14《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資深編輯邁克爾·巴龍進一步說:“我認識伯格已有30年了,我覺得他不可能是為了自己來做這件事的。是比爾·克林頓讓他去銷毀那些會讓他在曆史上看起來醜陋的文件的嗎?當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覺心裏很難受。但是這或許是最可能的、也是唯一最合理的解釋。” 15

蘭尼·布魯爾曾是克林頓被彈劾時的法律顧問,現在也是桑迪·伯格的代理人,他稱該項指控“滑稽可笑……總統絕對與此毫無瓜葛。桑迪·伯格犯了一個錯誤,他曾公開說……我將把這件事交給其他人來判斷,看看是否他在某些忙碌的時候會比大多數邏輯思維強、說話有條理的人差一些或健忘一些。” 16

斯萊德·戈頓形容伯格的行為“奇怪反常”,他說無法回答伯格是否是受克林頓的指使去行動的。他繼續指出,委員會的成員和工作人員已經認定說,伯格破壞資料的行為“對我們毫無影響,我們已經得到並且看到了每樣東西”。17湯姆·基恩稱伯格的行為“令人疑惑不解”,因為“像他那樣聲名顯赫、免受國家安全機密審查的人,在這種程度上違反法律,相當不合情理”。和戈頓一樣,他也認為委員們“看到了所有資料,其中包括被伯格偷出去的那些,因為它們有複印件”。有人聲稱這些文件在再生過程中可能進行了編輯,而委員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那些資料。當別人問到基恩對此的看法時,他說:“那也可能。”但是他補充說,他不認為伯格受到了克林頓的指使。“我不相信比爾·克林頓會那樣做。” 18

伯格被總統候選人約翰·克裏辭退了,不再擔任他的顧問。他現在安靜地為希拉裏·克林頓提供谘詢,雖然他被取消了在2008年9月之前的機密許可權利。也有人注意到了這點,作家安德魯·蘇利文在Atlantic.com上的博客裏寫道:“克林頓雇傭了一名小偷和說謊者。但是對於克林頓來說,伯格的偷竊劣跡比起他的忠心顯得並不重要。畢竟,他偷竊是為了不讓克林頓總統在‘基地’組織上的失敗公諸於世。” 19

2006年9月10日和11日,電視上免費播出的五小時ABC迷你短劇,讓克林頓十分生氣。劇情始於2001年9月11日,穆罕默德·阿塔和其他恐怖分子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分別登上不同的飛機,準備撞上世貿大樓和五角大樓。劇情一轉,又返回到了1993年,那一年也是恐怖分子想襲擊世貿大樓,但遭到阻擊而未能得逞。該劇的主角是由哈維·凱特爾扮演的聯邦調查局特工約翰·奧尼爾,他是一名研究“基地”組織和奧薩馬·本·拉登方麵的專家。20

塞勒斯·諾拉斯特赫是這部電視劇的編劇,也是其中一名製片人。他認為克林頓和其陣營對該片憤怒的原因是克林頓想“控製曆史,保護他的遺產不受影響。” 21

這部電視劇直到2006年8月23日被ABC安排在華盛頓的國家新聞俱樂部裏上映才開始受到關注。俱樂部預計有七十五個人,結果到場了三百人。諾拉斯特赫稱,“觀眾來自各個政治派別”。數百張DVD光盤被分發到了評論員、記者、廣播和電視脫口秀主持人手裏。22

湯姆·基恩是“9.11委員會”的主席,為此他被聘為該片的高級顧問。ABC的主管人員還讓他為邀請名單推薦了幾個人。基恩推薦了“9.11委員會”成員理查德·本·維尼斯特,他是一名與民主黨人有數十年交情的律師。(他對采訪要求沒有做出回應。)

ABC主管人員不能一次放映完五個小時的劇集,因此他們決定另找個晚上放映其中一集,這一集關注的是克林頓執政時期。現在諾拉斯特赫稱,那是一個錯誤。23

邁克爾·巴龍當時也在那兒,他記得,燈光亮起來時,本·維尼斯特和他同桌的人看上去非常生氣。24

期望得到好評的諾拉斯特赫走到麥克風前,準備接受讚譽並回答問題。本·維尼斯特和沃倫·巴斯(前“‘9.11’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現為《華盛頓郵報》之“圖書世界”版的編輯)幾乎是從他們的座位上跳了起來。本·維尼斯特控訴道,這部電影根本就是虛構,影片拍攝的有關桑迪·伯格和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的場景影響消極,且從來沒有發生過。

諾拉斯特赫被嚇了一跳,湯姆·基恩則試圖用幽默來消減本·維尼斯特的怒氣,這讓諾拉斯特赫很是感激。但是,本·維尼斯特的怒氣卻絲毫未減。諾拉斯特赫回憶說,沃倫·巴斯也很“激憤”,“他幾乎衝著我的臉大喊大叫”。

諾拉斯特赫讓他們觀看第二夜的劇集,每個人都收到一張DVD光盤。“第二集顯示的是其他方麵的失敗(比如,布什)……影片很公平地展示了各個方麵……請看完整部片子後再進行攻擊。”

諾拉斯特赫在雞尾酒會上碰到了邁克爾·巴龍。巴龍邀請他共進晚餐,並提醒他說:“你激怒了某些非常有權勢的人……我覺得他們會先發製人打擊你的電影,你最好對此有所準備。” 25

諾拉斯特赫稱,本·維尼斯特和其他人“離開了那裏後與比爾·克林頓和克林頓陣營的人,即那些博客作者,聚在一起,開始抵製這部電影,說這是純粹的政治活動,是十足的誹謗”。26湯姆·基恩談到他委員會的同事本·維尼斯特時說:“就是他不停地撥打電話。” 27

這些人中桑迪·伯格是個例外,他沒有出現在放映會上。“我接到一些電話,打電話的人說‘這是詆毀’。”當他給克林頓打電話時,伯格發現總統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我們決定不再忍受,”伯格說,“我們準備回擊……我們采取了積極主動的手段來迫使ABC大幅度地剪輯或撤銷這部電影……至少他們應該將那些完全虛構的鏡頭剪掉。” 28

毫不奇怪的是,比爾·克林頓直達ABC高層,打電話給ABC總公司迪斯尼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克林頓對艾格說,該片與現實不符,歪曲了事實,他不會允許它再放映。29克林頓基金會的主任布魯斯·林賽也找艾格談過話。緊接著,比爾·克林頓還給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喬治·米歇爾打電話,他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克林頓的催促下也給艾格打了電話。(早期曾有人為這本書采訪過米歇爾,但他謝絕談論這部電影。)

同樣地,桑迪·伯格和瑪德琳·奧爾布賴特也給艾格打過電話,但是他沒有回撥他們的電話。克林頓和桑迪·伯格的律師都給艾格送過信。後來,諾拉斯特赫抱怨說,參議員哈裏·雷德和另外五名參議員也給艾格送來一封信,“威脅說,如果他們不停止放映或重新剪輯該片的話,就撤銷他們電視台的許可證。” 30

艾格處於困難境地,五髒六腑都被攪翻了。他對這部電視劇並不特別了解。這部電視劇的製作花費了4000多萬美元,且沒有吸引到一名讚助人。艾格和其他人不得不想到,《通往‘9.11’之路》是一部賠大錢的電視作品。它作為一種公共服務,本可能會給他們帶來讚譽,而不是批評。麥克·梅德沃伊在和克林頓談論了該電視短劇後,偶然遇見艾格。梅德沃伊形容艾格是“被困在了盒子裏。我認為他什麼都做不了。”當然也不會取消那個電視短劇。31

“鮑勃·艾格不知道這部影片中的道道,” 洛杉磯KFI脫口秀節目的保守派主持人約翰·齊格勒說,“他知道的事情僅限於克林頓給他打電話並且說‘噢,天呐……艾格是芭芭拉·史翠珊的朋友’。他和所有這些自由黨人成為了朋友,他一定不想惹惱他們……因此,他最後……還是要給克林頓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32

這並不全對。艾格沒有取消這部電視短劇,而是下令進行了部分但不是全部的剪切——大概有三分鍾的長度——以與克林頓和伯格達成和解。33

而對瑪德琳·奧爾布賴特,艾格什麼都沒有做。她所在的鏡頭中顯示的是,巴基斯坦人被警告說美國人將要針對本·拉登向阿富汗境內發射五十枚巡航導彈。伯格稱這個鏡頭是“不真實的,是誹謗”,34但這卻與他自己描述的事件相符。“我們派喬·羅爾斯頓將軍……到巴基斯坦。巡航導彈基本進入巴基斯坦領空,距離打擊目標還有幾分鍾時,喬正與……巴基斯坦軍方領導人一起用餐。他對巴基斯坦軍方領導說,我們在襲擊一個阿富汗基地。”伯格說,必須發出一個警告,“因為導彈從巴基斯坦領空飛過,他們可能認為是印度進行襲擊。如果我們不給他們一些通知的話,搞不好可能會引發核戰爭。”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