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萊迪史密斯是英軍在納塔爾殖民地屈指可數的幾個堅固要塞之一,而被圍之時城內至少有一萬英軍,英軍固守的條件比其他的城市好得多,包圍他的又是民團部隊,更缺乏德班港一戰中大量使用的火炮,英軍在被圍的這些日子之中,處境其實還算不錯,民團的部隊僅僅是圍住他們,並沒有發動攻城,連重火力都是時有時無地放上幾炮。
但自從彼得馬裏茨堡陷落之後,那裏的南非國防軍移兵此處,萊迪史密斯英軍的日子便開始不好過了,敵人的壓力一下子增大,國防軍的到來不僅僅讓圍城的南非軍隊數量優勢進一步擴大,還帶來了民團所缺乏的火炮。
雷默和韓天宇的民團部隊也被東線一連串的勝利所刺激,開戰前幾日,東線的戰果輝煌,遠遠壓過了西線,但隨後不久,東線的戰事便漸趨平靜,後來居上的西線民團反倒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包圍了沃爾斯利上將之後,西線的戰果似乎已經趕上了東線。
民團的戰士們暗中都有一種競爭情緒,雷默和韓天宇兩位指揮官已經感受到了自己民團士兵的這種情緒,他們迫切地需要一場新的勝利,尤其是考慮到東線至今為止最大的勝利是國防軍在德班港取得的,與之相比,韓天宇在鄧迪的勝利實在是微不足道,雷默的民團更是拿不出什麼值得一提的戰績,兩位指揮官即使再沉得住氣,也會被自己的部下攛掇得渴求打上一仗。
而雷默的民團征召自邊境小城,人民尚武好戰,戰鬥力是所有民團之中最強悍的,怎麼會安心於平靜的圍困?
國防軍援軍的到來不但讓兩位民團指揮官手中的軍隊數量更多更有底氣,而且還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第一個攻破萊迪史密斯的部隊還是國防軍,那麼民團部隊不就被國防軍蓋過了風頭嗎?
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15日上午,沉默許久的萊迪史密斯戰場發生了第一次攻城戰,南非軍隊從三個方向同時攻城,分別是雷默、韓天宇的民團部隊和南非國防軍,三支部隊競賽式的瘋狂攻城之下,萊迪史密斯的懷特將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此城的英軍苦不堪言。
第一日的攻城戰太過突然,英軍付出巨大的傷亡才堪堪守住城池,而這不過是南非軍隊噩夢般的連續攻城的開始。
----
本土激戰連連,但南非在西非和中非的兩塊殖民地---幾內亞和加蓬卻是平靜異常,駐紮在這兩處的兩個殖民軍團---陳明雨的第十旅和趙敢的第十一旅幾乎整天無所事事。
英軍高層在製定戰略計劃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漏掉了這兩塊南非領土,並非這些屍位素餐的家夥不知道南非殖民地的存在,而是他們想當然的以為,隻要吞並了南非本國,那麼幾內亞和加蓬將輕而易舉地滑落到英軍的口袋裏,成為大英帝國的囊中之物,既然這樣,又何苦多此一舉地分兵到這兩個地方呢?集中兵力解決掉南非本土不是更劃算嗎?
正是這種考慮使得沃爾斯利上將乘坐的戰艦和船隊在路過這兩地的旅途上甚至沒有花時間研究一下在幾內亞和加蓬登陸作戰的可能性,在他們眼中,這兩個南非殖民軍團和坐以待斃沒什麼兩樣。
陳明雨和趙敢卻不這樣想,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南非人眾所周知,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各個出色,但在校長李慕菲的耳濡目染和洗腦之下,他們各個都像得了迫害症一樣認為英國人會侵略南非,每人離開學校之前都曾經無數次地研究過南非與英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並為此做過無數次的推演。
這兩人也不例外,早在離國之前,他們就清醒地認識到,戰爭一旦爆發,幾內亞與加蓬在初期確實會風平浪靜,但是隨著戰事的繼續,南非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本土占據優勢,那時候在主要戰場上一無所獲的英軍遲早會將目光投向這兩塊殖民地,而南非的海軍與皇家海軍相比弱小得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完全不能指望在英軍登陸幾內亞和加蓬時,國內會給予這裏什麼物質和人員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