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戰局突變(2 / 3)

這些運動都是通過在士林上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和爭論,最終達成共識,成為南非社會上的一種思潮,因為這個原因,士林這份報紙在知識分子之中的地位非常高。

最後還有一家南非國內的知名報紙,隻不過此時還沒有創建:戰爭結束之後,約翰內斯堡成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一家名為商報的報紙也應運而生,成為南非著名的經濟商貿方麵的報紙。

---

13日傍晚,亨伯特率領著自己麾下的民團從西維多利亞趕到了三姐妹鎮以北,因為他在前些日子所立下的功績,他也在這次包圍戰中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負責收緊口袋的三萬民團歸其指揮。

他和他的民團靜靜地等待著沃爾斯利和他的部隊進入口袋,當英軍按照計劃那樣上鉤了之後,亨伯特命令自己的部隊從鐵路兩側的藏身之處現身,截斷沃爾斯利的退路。

傍晚時分,計劃中包圍英軍的九萬民團部隊已經全部抵達,亨伯特的三萬民團堵在南邊,北麵西麵和東麵每個方向兩萬人,分為兩道防線,兩萬從霍夫梅爾趕來的援軍也已經抵達此處,因為還未從長途行軍的疲憊中恢複,所以這兩萬民團暫時作為預備隊部署在東西兩側,另外還有一萬援軍正從金伯利趕來。

天快黑的時候,亨伯特的民團部隊已經按照計劃收住了口袋,正在英軍陣地南邊對麵構築自己的陣地。

原本安靜的對麵英軍陣地上卻忽然傳來了一陣陣騷動,英軍開始將正對南非民團的陣地上的沙袋等撤去,還未等陣地前沿的華人民團們搞清英國佬們到底在幹什麼,鐵路線上便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英國的裝甲列車在步兵的簇擁下,氣勢洶洶地向著南非部隊的戰線進發。

這樣突如其來的進攻讓在場的民團戰士們大吃一驚,原本為了對付步兵而設置的防線在裝甲列車麵前不堪一擊,轟隆隆的列車喘著粗氣直衝過來,車上的速射炮瘋狂地噴射著火舌,為了活命的英軍士兵也發揮出了120%的戰鬥力,幾門大口徑火炮也不停地轟響,在民團的陣地炸起一個個煙柱。

得到急報的亨伯特連忙趕到陣地前沿,他正好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大群大群的英國步兵在裝甲列車的火力支援下,用猛烈的炮火打得民團戰士們抬不起頭來。槍林彈雨之下,民團戰士們躲在匆忙之間堆砌的淩亂的沙袋掩體之後,趴在在還未挖好的淺淺的戰壕之中,傷亡在不停地增加。

亨伯特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指揮官,他來到現場之後立刻試圖穩住局麵,但收效甚微,沃爾斯利上將可能是集中了所有他能調動的部隊來進攻亨伯特的防線,在這個方向上形成了優勢兵力,短短片刻功夫,他們就不可阻擋地將戰線向南方推進了一大段距離。

民團部隊在防禦上的弱點在裝甲列車和英軍步兵的進攻麵前暴露無疑。如果是國防軍來防守,局麵一定不會這麼嚴峻。

英軍士兵們小心翼翼地推開了民團戰士們堆放在鐵路上的沙袋,為裝甲列車掃清道理,那輛龐然大物輕而易舉地撕破了尚未成形的工事,緩慢然而堅定不移地直插民團陣地中心,向著南非部隊的防線深處前進。

亨伯特很是驚訝,英國人的裝甲列車不是被北麵民團部隊俘獲的那輛列車纏住了嗎?怎麼會出現在南線?而且英軍的進攻怎麼這麼猛烈?

沃爾斯利上將的反應迅速得令人難以置信,亨伯特的民團堵住他的後路還不到二十分鍾,他就做出了用絕對優勢兵力向南突圍的正確決定,這位名將的聲譽果然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