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瓜分波蘭(1 / 2)

二十架飛艇深入波蘭境內,轟炸波蘭為數不多的機場,致使波蘭的空軍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德國空軍開始出動轟炸波蘭城鎮維隆,造成該市70%的建築物被毀、約1,200人死亡。

同時,德國以官方訪問名義停留於但澤港內的舊式戰鬥艦“什利茲威格-荷爾斯泰因號”開始對西盤半島上的波軍據點開火射擊,此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發炮火。

四點四十五分,德國陸軍自北、南、西三方向入侵波蘭。

負責波蘭北部的北方集團軍群在清晨開始行動時,除此之外,以古德裏安的第19摩托化軍作為矛頭的第4集團軍進展頗快,而受到後者和第3集團軍夾攻的波莫查集團軍於9月3日開始往東南撤退。

雖然波蘭軍隊也曾經進行過反擊,但是,在強大的德國裝甲集群麵前幾乎毫無作用,在波莫查集團軍已決定撤退之際,波軍已損失了一萬名士兵,大多是於波蘭走廊被德軍進行小型包圍所殲滅,這也令東麵的莫拉瓦側翼洞開。

德軍最高統帥部判斷波軍會撤至布雷德河設置防線,於是古德裏安親自指揮第3裝甲師進行渡河攻擊,擊破了波軍腳踏車連部隊的防禦。

九月二日,德軍跨越了布雷德河,另一側的第3集團軍則以“肯夫裝甲師”作前導,向莫德林集團軍的第20步兵師進行猛烈的攻擊,一直到向南推進時遭遇莫拉瓦當地波軍要塞強烈的抵抗,德軍因而迂回將其包圍之,波軍固守三天後放棄了該地,莫德林集團軍撤至華沙。

肯夫裝甲師繼續往東前進,而第3集團軍動員梯次較後的幾個步兵師則留下來抵禦波軍那累夫兵團對東普魯士發動的攻擊。

九月三日,第3與第4集團軍於紐恩堡會師。

九月五日,肯夫裝甲師跨越了那累夫河。

在開戰頭三天,波蘭北部的走廊地區,已經被德軍所占領。兵力遠較北方集團軍群強大的南方集團軍群,以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為主攻切入波蘭國境。

波軍趕緊撤退,並想於琴斯托霍瓦建立新防線,但德軍機械化部隊挺進速度極快,加上波軍撤退時遭遇到的各種混亂,使得9月3日時該地即被德軍所占領,第10集團軍下的第1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也突破了波蘭第7步兵師的防禦,奪取了橫跨瓦爾塔河的橋梁。南部掩護第10集團軍南翼的第14集團軍則以第5裝甲師為前導向克拉考和下西西裏亞工業區前進著,並將與其合圍波軍克拉考集團軍[116]。

波軍此時剩下波茲南集團軍,處於未遭到打擊的狀態,其西部正麵僅有德軍弱小的邊境守備部隊,原先波茲南集團軍司令庫特雷茲巴想要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北翼—第8集團軍發動攻勢,但雷茲欲保留其實力來組織成維斯瓦河的防線而拒絕,並命令波茲南集團軍進行撤退,然而這時德軍第4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已經威脅到其兩側翼,有被圍而殲之的危險。

到了九月七日,波軍克拉考集團軍已瀕臨崩潰、洛次集團軍和普魯士集團軍的聯係也幾近斷絕。

九月八日,第10集團軍自北、南、西三方向包圍拉多姆的波軍,雖然後者抵抗激烈,但德軍在德國空軍的支援下仍於十一日結束了戰鬥,俘虜了6萬名戰俘。

九月一日德國開始入侵後,英國首相張伯倫仍試圖以調解的方式解決波蘭戰事,法國也如此,甚至邀請意大利首相本尼托*墨索裏尼來主持。

稍後,在議會各成員的龐大壓力下,張伯倫於九月二日上午九點告知德國:“若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並於當天上午十一點開始撤軍,英國將會對德國宣戰。”

但是英國駐德大使送交到希特勒手上時已經超過英國的時限。

九月三日上午十一點,英德兩國進入戰爭狀態;下午五點,法國也向德國宣戰。

然而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後卻都按兵不動,僅在海上有所交手。至於以飛機進行轟炸一事,由於西班牙內戰時,德國空軍對格爾尼加的轟炸行動展現了現代戰爭的毀滅性,英法兩國認為對德轟炸會遭到其報複而皆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