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幾個大醫院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十七年前的那個寒冬,我曾經在這個城市呆了三十多天,幾乎是天天冒著冰雪穿梭在各大醫院之間,所以對醫院的一些情況還是比較熟悉的。十七年過去了,這個世界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院也不例外。記得那時醫院的風氣還相當的好,醫藥費也不像現在這樣嚇人。我們先在五院等醫院初步診斷為腹部腫瘤後,來到腫瘤醫院住院。由於病床緊張,還是托了熟人才住進了腫瘤內科,半個月過去了卻搞不清是什麼瘤,隻好轉到腫瘤外科去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樣一折騰就扔進去了兩萬多。到了外科又排不上手術,一等又是十數天,最後在同病房一病友的點撥下,我們才恍然大悟,就趕緊給主治醫生送了個紅包,三天後就被安排了手術。聽同病房的一蘭州老漢說,他們是外地來的,人生地不熟的,送了好幾個紅包扔了好幾千塊才做了手術。

現在農村實行了合作醫療,但村衛生室隻能治治感冒打打針,而且村衛生室最多隻能報銷30元,老百姓很少找他們看病。農民生病一般是小病撐,大病實在撐不住了,就直接到縣醫院,再不行就上省醫院。住院費雖說合作醫療能報一點賬,可看病的負擔卻一點也沒減輕。十幾年前,在縣城住院三兩天,花錢也就是兩三百塊錢,那時雖沒地方報銷但人還能承受得了。眼下在縣城住院兩三天最少要花1500到2000元,在省城就得三五千。合作醫療從500元以上才開始按比例報,現在的負擔比過去實際上重得多!所以,農民最好是不得病,得了病你就要傾家蕩產,有時讓病給整窮了最後還得死。有這樣一個段子道出了普通百姓的生存艱難:“生,買不起房子;死,買不起墓地;半生不死,又住不起醫院!”

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現在的醫保政策實際上在打貧濟富。說的真是一針見血!普通百姓一年的醫保門診費隻能報銷幾十元幾百元,住院費也是按很低的比例給報銷。而那些有一定職務的人卻在定點醫院有一個檔案號碼,隻要去醫院報上號就可以隨便開藥,所以老百姓嬉戲說:隻要當了縣級以上的官,就是一人得病全家吃藥!至於他們住院就更不用說了。最讓老百姓看不過眼的是,每年社保局組織的體檢,縣級以上領導是在省會的著名醫院進行,而普通職工卻隻能在縣裏醫院進行,當官的命就是比老百姓的命值錢啊!

然而看病貴還是次要的,看病難卻讓老百姓頭更大。要出去看病,就要一級一級的去跑手續,到了醫院又長蟲勾子沒深淺,他們不讓你花得兩兜空空你就別想出院,出了醫院又得跑著去報銷,沒有三五個月是等不來黨的那點惠民溫暖的。父親住院期間,同病房有一來自西北某著名全國百強縣的病人,大家從新聞上都知道那個縣的老百姓看病是由政府全部買單的,所以都非常羨慕。但那位病友卻說了這樣一句讓人共鳴的話:我們現在看病是不掏錢了,但看病卻更難了!

是啊,我們的政府有些部門已經養成了非常嚴重的衙門作風,人民給他們一點權利,他們反過來卻製肘於人民。老百姓現在需要的是做人的尊嚴,而不是施舍,他們寧願自己掏腰包去看病,也不願意到處去看臉求人!

嗬嗬,扯遠了,還是說說同病房的那個蘭州老頭吧。

人說養兒為防老,聽起來是那麼一回事,可現實卻常常讓人歎息。想想父親抱病在老家,隻有老母親才能天天守著侍侯,而我們兄弟除了老父住院期間行孝床前外,平日裏卻天各一方,不能天天去驅寒問暖,拿藥送湯,著實汗顏。

我們兄弟還能在醫院守父月餘,形影不離,白晝喂湯接便,黑夜守臥床前,也算略盡了兒女孝悌。在腫瘤醫院時,同室有一六十歲老頭,係蘭州某國企退休幹部。老漢自雲還算活的成功,隻養一兒,培養至清華大學本,碩,博一貫畢業,先在上海一外企做金領,現在西安某外企當高管。老漢以前任職在石化企業,家底頗豐,先在上海為兒購了房子,現在西安又買了住宅,和老伴二人暫居西安為兒養孫。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先是兒子患障礙性貧血不愈,老漢又因直腸癌住院手術。由於兒子病體無力,加之外企管理嚴格,隻能老伴一人在醫院相陪。誰知到醫院第三天還尚未手術,老伴在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將右胳膊折了,衣食不能自理。數日裏,老漢抱著病體自己在醫院跑前跑後,老太吊著繃帶艱難送飯,實在無法,隻好讓在蘭州的老舅飛來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