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指數:☆☆☆☆
成功指數:☆
我原本是做企業內訓的,除了給經理和職員們上課,我也給一些大學生上課。我的課程裏麵都是充滿勵誌思想的,通過我的實踐故事和感悟,來激發年輕人的熱情和上進心,而且我一直堅持我的風格,常常深受學員們喜愛!
前幾年,在培訓的時候有人問我,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嗎?我會很堅定地回答,一定,隻要你努力!後來過了一兩年,別人再問我,我還是一樣回答。現在有人問我,我會顧左右而言他。因為,我越來越覺得,努力不一定能成功的,成功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東西。
同樣,以前我認為人人都一樣,是沒有區別的,隻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就都能夠訓練成我們需要的樣子。現在我的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因為人與人是有區別的,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教育是一個主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個體的不同,即使環境一樣,過程和結果也是會有不同的。
所以,每個人都要選擇屬於自己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達成目標,才是最經濟的選擇。
如果我內斂、不願意做太多的秀、注重個人生活品質,而我也想上位、想成功、想生活得精致一些,那麼,專注於一個點。將自己的力量集中到一個點上去,練成一指禪,從而一招鮮,讓別人離不開我們。比如律師、醫生這樣的職業,永遠不會過時,人人都需要。這樣,以後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了。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不要懂什麼心機,不要有什麼風險,基本的位置也就有了!
隻要你有別人沒有的技能,或者不具備的資曆,想成為一個主治醫生,至少要十年以上。成為一個獨立合夥人的執業律師也要十年以上。再算上讀書實習的時間,要做成這些至少要在四十歲以上了。你有機巧,我有厚重,隻要我足夠厚重,你的機巧對我來說不起作用。
如果我們的歲數已經比較大了,或者已經有了一定的限製,現在改變已經不行了,那麼就打造一個與其有相通意義的崗位。比如打裝傻牌、信任牌,一樣有效果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占據一個合理的位置,又不是讓自己成為工具。
這裏需要區別技能和習慣的區別,因為隻有當技能成了習慣,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我每次打領帶總是很細致的,一般都要十幾分鍾,去年春節在老家,因為要拜訪一些老家的政府部門的長輩,於是就要正式一點,出發前準備要打領帶。我正在忙著,弟弟看了說我的辦法太麻煩,他有簡單的方法,我就拿下領帶讓我弟弟來打,他是把領帶放在桌子上,然後打成一個結,準備最後往脖子上套,我最反感的就是這樣的打法了,顯得一點風度都沒有,可是當我弟弟把打好結的領帶遞給我的時候,我張嘴就說:“你這樣打還挺好的!”
說完了我自己嚇了一跳,我這是怎麼回事啊,明明心裏不認同,可是嘴上還是說很好,難道我是心口不一?以前沒有覺得,可是這是我的親弟弟啊,我怎麼和他說話還要拐彎抹角了,我很是糾結。
等我琢磨過來,我終於釋懷了,因為我是把我的技能變成了我的習慣了。在我的工作環境中,認同別人是第一步,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會先給予認同,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我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了,隻要與人溝通,給予認同是我的第一反應,與溝通的內容無關,與溝通對象無關。我想,這應該是自己的一個能力了。
能力就像一張支票,除非把它兌成現金,否則毫無價值,同樣,我們要把技能變成習慣,這樣才能產生價值。
這個機會很多,但是成功概率不太大,因為這個過程會比較長,而且看上的人也多,你要使勁,還要不露聲色,逐步積累,等到自己厚重的那一天,注意哦!改變世界,重在尋找成就夢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