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指數:☆☆☆
成功指數:☆☆☆☆
官二代為什麼這樣多?
最近幾年,關於官二代的相關新聞可謂層出不窮,沒有最新,隻有更新,一件接著一件,激起網絡一片熱議,連街頭巷尾也是議論紛紛。聯係我們身邊的一些例子,也確實如此。官員的後代就是做官的多,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難道僅僅是腐敗嗎,有其他的原因嗎?
我查了一下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狀況,也是一樣的。隻是人家的叫法不一樣,人家叫公務員之家,或者叫政治世家,像英國的父子議員,美國的父子總統。日本更是離譜,有翁婿部長。再往上翻,我們古代的先人們也是一樣,一代為官,就可能世代為官,否則“官宦之家”一詞是從哪裏來的呢?
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拋開利益誘導不論,個人所處環境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孩子對自己未來的道路怎麼設計,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參照了身邊成人的路徑。這是人類學習的一個部分,不能說沒有就沒有了,否則人類怎麼進步,社會怎麼發展?
除去環境,家長的直接幹預也是一個因素。任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一個環境當中,於是會有意將自己的孩子往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去引導和培養。更有甚者,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自己的行業領域有所建樹,以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目標,而孩子受到自己父母的影響自然巨大,結果可想而知了。
再次,對於同樣想進入一個領域的人們,一個官員的後代更容易進入官場。這裏不是討論什麼腐敗啊什麼潛規則,就僅從信息和技能方麵,官員的後代也是優於其他同齡人的。你不能說我們現在就將所有的信息傳遞到每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所有的人都培訓一下技能然後再考試吧,社會的進步還沒有到那一步。
最後,官二代的出現本身不是一個讓人深惡痛絕的事情,它還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對於處理問題的技能,怎麼樣盡快進入角色,能夠繼承的社會關係,都能夠得到自己長輩的無私支持,等於有了一個免費的顧問,不用政府掏腰包,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到的是,要想成為當官的人,就要和當官的人經常在一起。要想成為有錢人,就經常和有錢的人在一起。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經常和有學問的人聊天。總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這是有道理的,而且還是經過曆史驗證的。
落實到我們的現實中,當我們已經在一個組織當中,公司的發展已經不再那麼快速了,或者我們的實力還不足以獨當一麵,我們隻有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運行軌跡,離資源近一點,再近一點。
我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告訴我們以對錯、黑白、好壞為對事物的判斷標準,而實際呢?人判斷事物的標準有三種,事物的對或錯,對自己利或弊,與自己遠或近。通常人們又是以對自己利或弊來作為判斷標準的,如果這件事情對自己沒有利弊,那麼就是以離自己遠或近來作為判斷標準的,人性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學校教育在社會教育麵前是多麼無力。
那麼,這樣的問題來了,當一個組織跑馬圈地的階段過去了,衝鋒陷陣的活計不多了,一切有了軌道,剩下的工作由誰來做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一個有了基本的能力和素養的人都可以完成任務了。也就是說,你也可以!你不要不相信,在一個成熟的體製內,你做一個中層是沒有問題的,隻要不是一把手,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現在的問題在於,別人讓你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