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要在淮南織一張大網。自己像蜘蛛一樣盤踞在網的中心,如果有人膽敢觸碰這張網,他就要奮起反抗。手中有權,織網不難,培植心腹,豢養死士,或提拔官職,或賞賜錢財,上至官署軍營,下至五行八作,旁及三教九流,都有效忠他的人,這就是一張鐵網。他是朝廷命官,更是一方霸主,謀士上百,戰將千員,兵馬十萬,眾星捧月,一呼百諾,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進可臨淮拒守,退可遁入敵國,經過三年的經營,諸葛誕坐鎮淮南,雄視天下,自認為可以和司馬昭叫板了。
賈充到淮南,往壽春見諸葛誕。毋丘儉造反時,欲以壽春為據點,當地百姓吏卒同仇敵愾,婦孺老翁皆持戈登城,欲與壽春共存亡。不久,毋丘儉兵敗,司馬師大軍臨城,百姓懼屠城,遂大開四門,流落山澤。諸葛誕複回淮南上任時,壽春幾乎就是一座空城。諸葛誕傾庫藏錢穀賑施百姓,號令曰:百姓乃天之赤子,有家不能歸,有國不能投,流離失所,至山林野澤與禽獸為伍,吾甚憫之!自今日始,凡涉毋丘儉、文欽之叛者,一概免罪。返城者,官家以人頭計,給以米帛;舉業者,官家視情形給以賑濟,舊有田產祖業,各歸其主。倘有褫奪不法之徒,嚴懲不貸!百姓開始懷疑觀望,後來漸漸回去了,果然得到官家的幫助,那些在叛亂中犯有死罪的人,皆被赦免。百姓歡躍,爭相傳告,讚頌諸葛誕的功德;那些叛亂中的骨幹,原本就是好勇鬥狠、剽悍精明之徒,如今得蒙赦免,個個感恩戴德,一腔滾燙的熱血不安分地衝撞著,尋找著效忠的對象和獻身的理由,於是,諸葛誕成了他們的救星和偶像。
賈充的車子來在壽春城外,令隨從在客舍休息,一個人微服入城,隻見街道儼然,店鋪林立,騎馬的、坐車的、步行的、挑擔的、穿短褂的、著長袍的、背大刀的、挎箭袋的、校尉士卒、匠人雜役……各色人等,縷縷行行,往來不息。賈充數年前隨司馬師平叛到壽春,到處殘垣短壁和燒毀的房屋,空氣裏散發著焦臭的人肉味。除了朝廷的大兵,街頭終日行,見不到一個平頭百姓;偶爾走進一間民居,或可見到臥床等死奄奄一息的老人,畜禽絕跡,了無活氣。如今僅兩年的時間,壽春就變成這個樣子,賈充不由暗暗欽佩諸葛誕治理之功。正行間,忽聽有人發一聲喊,街上的行人忽然都向一個方向跑去。賈充見滿街筒子的人佇立兩旁,引頸而望,正狐疑間,見傘蓋儀衛,轉過街角。車上端坐一男一女:男的約五十歲,發福微胖,蓄三綹長須,著繡帽官服,眼睛細眯著,笑容可掬;女的約可三十多歲,細長眉,觀音麵,麵上敷著粉,身著杏黃襦,腕結碧玉環,右手執一桃枝,於腳邊的一個大銅罐中蘸了水,向人群中揮灑。人們齊刷刷跪倒一片,承接那女子拋灑的水滴。車子斧鉞前導,轔轔而前。賈充認出那男的正是諸葛誕,雖沒了早年風流倜儻、睥睨天下的豪氣,卻愈見神定氣閑、雍容尊貴的氣度。那女的卻不知何人,更不知以桃枝灑水是什麼名堂。正狐疑間,隻聽人群起了一陣歡呼:“諸葛公,大救星!諸葛公,大救星……”聲音如海潮般此起彼伏,人人臉上都帶著感恩的淚水。諸葛誕在車上站起來向兩旁招手,人們也紛紛向車子湧去,護衛的武士們也攔擋不住,人人爭先恐後欲睹諸葛誕的風采,承接那女子灑下的水珠。一個賣橘的老翁,擔子被擠翻,橘子滾了滿地,他索性扔了擔子,拚命地扒開人群,喊著:“諸葛公啊!大救星啊……”聲音蒼老,帶著哭腔。一個老嫗被人潮推擁著,終於被踏倒在地,她白發散亂,衣衫破弊,鞋子也丟了,怎麼也掙紮不起來了,隻好爬著,伸出枯瘦的手,嘶聲喊叫著:“娘娘啊!聖水娘娘啊……”那些青壯漢子,老幼婦孺,人人涕泗橫流,欲癲欲狂,車子過去了,人們還俯伏在地,向車子的方向叩頭不止。有人以手加額,雙目微闔,嘴唇翕動,不知在默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