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曹魏王朝之“君臨天下” 第70章賈長史微行秘訪諸葛誕登壇作法
司馬昭不是英姿颯爽的青年將軍了,他已經四十二歲,身材健碩,微胖,麵容白皙,頜下留著胡須。平日裏談笑風生,給人親切隨意的感覺,可他盯著人若有所思的時候,也令人驚懼不安。皇帝曹髦即位第三年的八月,司馬昭加號大都督,給皇帝上疏奏事,可以不稱其名,仗朝廷所賜黃鉞,可以征伐四方。黃鉞,是一種以黃金加飾的斧,本是帝王儀仗所專用,或者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如今,司馬昭左仗黃鉞,右秉白旄,威加天下,權逾天子,誰不凜然而懼!
毋丘儉之叛雖平,司馬昭知道,在平靜的水麵下,還有蛟龍潛伏、大鱷窺伺。他不能不睜大眼睛,對擁兵一方的同僚倍加關注,窺察他們的動向,揣度他們的心思,以備非常。現在,有一個人已進入了他的視野,成為他的心病,這個人就是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早年,他曾暗自揣度過這個人,他還記得當年他來大將軍府拜謁哥哥時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憑直覺,他感到這個人貌似直率豪爽,實則詭譎奸詐,不得誌便憤憤不平,得誌則猖狂難製。他曾和哥哥談過這個想法。哥哥說:“知人之明,最為難得。我們的看法不謀而合。諸葛誕其人,如惡犬隱其爪牙,雖尚未作孽,但既是惡犬,則不可不防!”如今他權力更大,兵馬更多,本就是夏侯玄、鄧颺一黨,如今,鄧颺、夏侯玄先後伏誅,想他不會永遠夾著尾巴。想到此,司馬昭問賈充:“你認為諸葛誕這個人怎麼樣?”
賈充如今是大將軍司馬昭的長史。聽司馬昭發問,回道:“大將軍問諸葛誕其人,當記前朝浮華之案。‘四聰’之首已滅,‘八達’之魁尚存,慮為將軍之患也!”
何謂“四聰”、“八達”?原來,當年朝野士大夫,呼朋引類,拉幫結夥,自我標榜,互相稱許,以此揚名延譽,乃是當時的風尚。這些人社會地位相同,氣味相投,開口則滔滔宏議,指點江山,自謂高標脫俗,不與人同;平時生活上也標新立異,別有趣味,如居住環境、飲食、車輿,都弄出很多花樣來。當然,能夠玩得起這些的人,都是當時的貴族。諸葛誕和夏侯玄、鄧颺都在朝廷上做著閑官,酒食征逐,投壺射獵,吟詩作賦,睥睨群倫,由此引為同道知己。遂互相題表:夏侯玄為首的四人為“四聰”,諸葛誕為首的八人為“八達”,還有三人沒有入流,他們是中書監劉放之子劉熙,中書令孫資之子孫密,吏部尚書衛臻之子衛烈。這三人雖是隻會飲酒胡鬧的小混混兒,但因是權貴子弟,不好得罪,遂起個名堂謂之“三豫”,有點兒“後備名士”的意思。由此看來,“四聰”品階最高,非大名士不可;“八達”次之;“三豫”又次之。這十五個人的小圈子聲名鵲起,風光一時,自謂天下名士之最。鬧來鬧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就上疏皇帝曹叡,說他們“自我標舉,構長浮華,有違聖道”。皇帝曹叡也風聞了他們的一些事情,對於所謂名士的作秀向來看不慣,於是下旨,把十五人全部免官。“四聰”、“八達”、“三豫”都落了個灰溜溜的下場,成為士人圈裏的笑柄。
名堂雖然不再搞了,但是人還在,而且都有非常深厚的社會基礎,皇帝曹叡一死,他們立刻又出來做官了。官做得如何,要看各人的運氣,更要看社會關係和背景。司馬氏要切斷曹魏的根脈,鄧颺、夏侯玄等人先後被殺,所以賈充說“四聰”之首已滅,而當年的“八達”之魁諸葛誕仍身居要職,擁兵一方。盡管諸葛誕不像夏侯玄那樣和曹魏打斷骨頭連著筋,但他們畢竟曾是一夥,不能不防。
司馬昭聽賈充如此說,笑了,說:“誅王淩、平毋丘儉時,他是聽從調遣,出過力的。毋丘儉曾派人送信約他聯手起事,他殺了送信的使節,站在朝廷一邊。現在還不能說他不可靠。”
賈充道:“但也不能說他一定可靠。一個人當時決定做某事,大多迫於時勢,權衡利弊,懲貪者未必不貪,平叛者未必不叛也!”
司馬昭道:“吾所憂者,唯淮南也,淮南一鬧,朝野震動。王淩、毋丘儉都是在淮南鬧的事。如今諸葛誕擁兵淮南,位高權重,比鄰敵國,一旦心有異誌,禍不在小。我想讓你到淮南去一趟,探探諸葛誕的動向。”
賈充領命,帶著隨從及一些禮物前往淮南去了。
如今的諸葛誕在朝廷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由於平叛拒敵之功,他由領豫州兵馬的鎮南將軍,重返淮南,升任征東大將軍,並封為高平侯,統領東南兵馬。多年混跡官場,諸葛誕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要做多大的官,人品、能力皆在其次,要平步青雲,保祿全身,重要的是要找到靠山。如今的朝廷,誰是最大的靠山?是皇帝嗎?當然不是,皇帝是大將軍手裏的泥團,大將軍把他在掌中揉來摶去的,你要靠上去,立刻就被捏得粉身碎骨,所以沒有人向皇帝身上靠。最大最穩固的靠山自然是司馬昭。可是,你諸葛誕是司馬昭的人嗎?當然不是。你想成為他的人,也未必靠得上,因為人家並不信任你。你曾與夏侯玄、鄧颺打得火熱,這兩個人都被人家給殺掉了,人家對你自然存幾分戒心。你如今固然身居高位,威震東南,可是,和你地位相埒的兩位前任王淩和毋丘儉都被司馬氏給滅了。這事想起來叫人不寒而栗,如果你不未雨綢繆,下一個就會輪到你。你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做一個縮頭烏龜,謹言慎行,不亂說亂動,等待司馬昭賞給你一個無權的虛職,終了一生。但是你諸葛誕願意做一個縮頭烏龜嗎?如果你曾得到過權力,你就會知道,為權力而生、為權力而死是值得的。有了高位重權的體驗,失去這一切,生不如死!你不是平庸之輩,你曾是“八達”之魁,你不想做縮頭烏龜,也不要做人家砧板上的肉,你就必須早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