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平台為王”:多元化發展(1)(1 / 3)

如果說過去創業的時候,我們是希望通過互聯網讓天南地北、天涯海角的人們可以自由的通信,能夠不再隔閡的話。那今天我們的夢想,是希望互聯網能夠像水和電一樣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你可能覺得所有的企業和用戶已經使用了互聯網,但是你又不覺得它存在。我覺得隻有做到這樣,才能夠發揮互聯網最大的價值。

傳統行業的2.0版本

互聯網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人們漸漸明白,如果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不緊,單靠眼球經濟模式來做顯然不行。互聯網隻能是工具,要想真正在互聯網行業裏創業成功,必須和傳統行業有所結合。互聯網成功創業的根本是要解決傳統市場的需求,互聯網應當是幫助傳統行業升級的一個工具。

2004年,在QQ.com周年慶典上,馬化騰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最近,很多業內人士都在談論攜程網的成功,在我看來,攜程體現的就是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深度整合,將旅遊產業的業務模式依靠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和用戶覆蓋得以最好的實現。

而對於門戶網站來說,電子商務也不像前兩年那麼遙不可及了,越來越多的門戶已經開始嚐試B2C、C2C以及拍賣的模式,而且CNNIC上個月剛剛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線交易已經和電子郵件一樣成為了用戶需求增長最快的網絡服務。從應用者的角度來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日益緊密,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傳統企業開發、生產、經營和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企業網上應用重點已開始由發布產品服務信息、企業新聞,收集客戶信息向接收用戶訂單、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等商務活動轉移,而且企業間、企業與研究機構間網上聯合開發研究、設計、生產的應用也明顯增加。這標誌著,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化,互聯網向社會生活的滲透明顯提速。

對於人們質疑的網絡社會將會取代現在社會形態的問題,2005年12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時說道:

我覺得,與其說取代,不如說升級更好。互聯網上的東西都是現實社會的延續。從書信到電話,再到後來Email,都是升級並不是取代。

互聯網上的所有東西,都不是憑空產生、與傳統經濟脫節的。互聯網是什麼呢?是一個通信的平台,一個媒體平台,再加上娛樂平台,同時也是一個交易平台。互聯網不是一個新的東西,沒有純粹互聯網的東西,所有東西都是現實中原來就有的。

像黑客帝國所描述的那種,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存在。

馬化騰認為互聯網是傳統行業的2.0版本。2005年,馬化騰在“西湖論劍”論壇上說道:

我們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經濟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它並不是一個新的跟現實社會完全脫離的一個產業,而是恰恰相反都是跟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現實的產業息息相關的,我感覺是每個行業的升級版本,就是我們每個行業的2.0版,是提高的,我們產業能做什麼,無非是幾個方麵的需求。

首先是我們的用戶信息獲取或信息的傳遞,對應傳統媒體,還有傳統的通信行業是實現這個目的,互聯網可以在這個裏麵滿足需求,還有就是群體交流和資源共享,第三點就是個性展示和互動休閑娛樂方麵的需求,對應到我們現實當中的方方麵麵,最高的金字塔上的點就是商務,這可以滿足人們的商業需求。我想通過這些需求和技術創新,這兩者都是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麵,一方麵用戶要求技術不斷創新,還有技術創新用戶,我想我們溝通是從開始口口相傳發展到書信傳遞,接著發展到出現電報之後就用電報、電話,甚至到尋呼機,有了網絡之後到電子通信到視頻,還有結合傳統的EOIP,這是技術的互動的需求,但是這個需求是通過技術和創新來滿足的。

我想這個例子也可以反映在其他的方麵,正是這樣我們在做企業或者在做中國國內的互聯網一些事業的時候,我們希望牢牢地把握用戶的基本需求,我想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讓價值得到提升,能讓用戶有真真切切的回報,最根本的不是照著國外什麼東西來抄抄,不是的,我們根本的出發點都是要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這是我的觀點。

實際上可以將互聯網比喻成蒸汽機。蒸汽機本身實際上並不創造什麼價值。但蒸汽機和馬車結合,就有了火車,於是顛覆了交通運輸業;蒸汽機和梭子結合,就有了織布機,於是顛覆了紡織業。同樣的道理,互聯網隻有找到和傳統產業結合的方式,才有可能顛覆原有的遊戲規則。阿裏巴巴董事長馬雲表示:“很多年之後,造蒸汽機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太高的利潤,但和蒸汽機結合到一起的那些產業,卻有了本質的飛躍。同樣的道理,互聯網在中國最早尋找到結合點的是傳媒產業,然後是無線增值服務、娛樂服務,但阿裏巴巴找到的是傳統商業。大家做事情的方向和方法其實是一樣的,但選擇的路不一樣,當然發展的階段和未來的可能空間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