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互聯網在中國是一個大產業,或者主流產業的話,那麼會走下坡路。我認為互聯網在靠攏主流產業,互聯網會影響中國經濟30~50年,但是真正造成影響也就在未來3~5年。我相信再過10年不會有人在這兒談互聯網,今天人們隻不過看到了互聯網邊緣成長的勢頭。互聯網企業的基礎在傳統企業,所以爬得再高,腳也必須踏在地上,‘地’就是傳統企業。傳統企業的希望在於互聯網企業。”
如今,互聯網的工具性特征已經越來越明顯。同樣是做獵頭公司,做人才服務,依托於互聯網的51JOB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智聯招聘也搞得如火如荼;同樣是做圖書銷售,當當網從2005年起的圖書銷售就超過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實際上,很多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都能獲得很好的發展。互聯網像蒸汽機一樣嵌入到其他領域裏,帶來的是一種劃時代的作用。
“在線生活戰略”
2005年,騰訊將企業戰略目標定位為“在線生活”,依托QQ龐大的用戶數量,向新聞門戶、電子商務、網絡遊戲等方麵多元化擴張,以此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在線生活服務。在2006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上,馬化騰第一次向外界完整地描述了騰訊“在線生活”戰略:
我們要通過線上來整合所有的需求,我們試圖給用戶一個非常直觀的,能夠從自身的需求來通過網絡獲得服務的體驗,就是所謂的大社區的概念。
如今,騰訊已經建立起一個網絡帝國,用戶可以通過QQ聊天,在騰訊網看新聞,到拍拍網購物,用SOSO查找資料,在QQ空間寫博客,也可以同時玩遊戲,聽音樂。
從我的角度來看,實際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運用構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在線生活社區。對我們來說,互聯網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實際是一個很現實、方方麵麵的行業結合非常緊密的在線版本的升級。
我嚐試定義“在線生活”這個名詞,就是說在互聯網普及、融入生活的情況下,互聯網在任何時間、地點,用任何終端、任何接入方式都可以通過網絡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信息獲取、通訊溝通、休息娛樂、商務這4個方麵的需求。現在我們可以看這4個需求是怎樣的變化和對比,首先是資訊,就是說在傳統生活中我們是通過報紙、書籍、電視廣播,是一種割裂、被動式的信息獲取方式。在線生活是通過搜索引擎,通過新聞門戶,通過互動的網絡電視、網絡電台的方式,能夠非常便捷的和海量的,以及通過分享信息的時候還可以和社區進行互動。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
第二,和通信有什麼區別,從過去的書信、電話、傳真、尋呼(相比),在在線生活中人們可以實現文本、視頻等等方式的非常有效的溝通,而且形式非常多樣化,比傳統的通信方式有更多個性化的服務在裏麵。
下一個就是娛樂。大家知道,在傳統的生活中,人們是通過電影、電視/戶外活動等方式享受休閑娛樂的,在線生活網絡實現娛樂,我們可以通過遊戲、音樂、個性形象等等,各種豐富的方式來享受休閑娛樂。
最後一個是商務方麵的需求,我想這是更加高端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過去是通過麵對麵的商品交易,或者是用現金和票據進行支付,在在線生活中,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電子商務平台、電子支付的平台來進行更加便利的,同時對成本來說也是更加節省的,更加高效的實現商務活動。
中國有三家最重要、也是市值最高的全業務模式平台型公司,騰訊、百度、阿裏巴巴。這三家公司分別依托IM、搜索和電子商務,又都同時在試圖以全業務的模式進入對方領地,結果他們每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搜索、IM和電子商務。過去幾年,他們之間已經有過多次小規模的短兵相接。如百度與騰訊都已進入了阿裏巴巴的大本營電子商務,騰訊、阿裏巴巴同樣進入了百度的總部基地搜索領域,阿裏巴巴旗下淘寶發布了即時通信軟件旺旺、百度發布了百度HI,攻入了騰訊的即時通信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