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吳仁寶:中國農民企業家中的智慧之樹(3)(1 / 3)

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一名共產黨員,就是為民謀利益的一麵旗幟。吳仁寶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是“有福民享,有難官當”,“做官就應該想著老百姓”。他心裏時刻裝著群眾,無微不至地關心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村民說他是菩薩心腸。是的,共產黨人本就是菩薩心腸。1968年,15歲的村民吳荷英因患小兒麻痹症留下殘疾,想到以後的日子,常常以淚洗麵。她父母也非常著急。心細的吳仁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思來想去,決定讓她學鞋匠手藝。吳仁寶為她找好師傅,親自把她送到鎮上,還經常給她送去生活用品。一樁樁、一件件考慮得周周到到,托付得妥妥當當。荷英手藝學成後,成了村裏的大忙人。後來她又在吳仁寶的關心下成了家。現在她的兒子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她常說,“沒有老書記的關心,就沒有我們全家的今天。”多少年來,她一直在思量如何報答老書記的大恩大德,可她請老書記吃飯請不來,送土特產他又不要。最後,她決定親手給老書記做雙鞋表表心意。當老書記收下她做的鞋時,熱淚滾滾,——多麼重恩義的村民啊,從今往後,他要穿著這鞋腳踏實地往前走,為人民奔波不停步!1975年的一個夏天,村民孫良慶的獨生兒子不幸溺水身亡,夫妻倆哭得死去活來。看到這對絕望的夫婦,吳仁寶心疼得徹夜難眠,他同老伴商量後,毅然把小兒子吳協恩過繼給孫家做兒子。孫良慶夫婦怎麼也想不到他會這樣,感動得撲在吳仁寶的腳下磕起頭來。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華明村補鞋匠黃永高、唐莊村受災農民高元寶等許多困難農民在吳仁寶的關心和幫助下,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吳仁寶常告誡班子成員,“老百姓是最講良心的,幹部為他們做了好事,他們會永遠記住;幹部虧待他們,也會永遠記住。他們記住的不是你個人,而是共產黨。”吳仁寶就這樣見微知著,把人心的向背和黨的事業聯係在一起!

吳仁寶還非常關心外地來華西工作的人,不準稱他們“打工仔”、“打工妹”。他說,到華西工作就是華西人。外來職工在政治上、經濟上與華西人享受同等的權利,表現好的入團入黨。在工資待遇上做到“三個不低於”(不低於全民所有製企業、不低於大集體企業、不低於同行企業)。逢年過節或有大活動,外來務工人員與華西村村民共進慶祝宴,同飲慶功酒。今年年初,華西村還給優秀的外來務工人員送股3833萬元。現在的華西村吸引了近2萬外來務工人員,這些外來工作人員都感到,在華西村工作是一種幸福。在這種溫暖的環境裏,許多人已經成為了華西村辦企業的骨幹,其中程先敏、孫海燕已成長為華西村黨委副書記。

吳仁寶有著忘我工作的滿腔熱情。“生命不息、服務不止”,這是吳仁寶的人生信條。他辦事認真,作風深入。在華西村,有一個專門屬於他的工作名詞,叫做“串廠”。他喜歡經常到華西村屬企業走走看看,了解情況,有時早上三四點鍾廠區就出現了他的身影,為此還鬧出了被保安盤問的笑話。他擔任村支書40多年,每天工作13~14個小時,一直盡心傾力為群眾謀利益,為華西謀發展,從來沒有節假日、禮拜天。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如果按標準工作日計算,他為華西村奉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100年。真是生命有期,奉獻無限啊!1992年,華西村經濟建設的車輪正在飛速運轉,吳仁寶則像一台開足馬力的機器,一直在超負荷運轉。人們看到他愈來愈憔悴,眼神愈來愈吃力了。可他還是看啊,讀啊,想啊,誰勸也勸不住。終於一天,吳仁寶的右眼失去了視覺,大家急忙要送他去上海治療,但他覺得上海遠,怕影響工作,堅持去了江陰。由於長期疲勞工作,用眼過度,他的眼球視網膜嚴重脫離,需住院進行手術治療。吳仁寶身在醫院,心在華西。病床上他還念念不忘村裏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情況。醫生剛給他拆完線,他就迫切要求出院。醫生囑咐他要休息半年才能工作,然而他一回華西又忙開了。望著他忙碌的身影,許多村民流下了感動的眼淚。由於他沒有按照醫囑休息,留下了後遺症,至今他的右眼視力不好,看東西都受到影響,天一黑,更是行動不便。如今,吳仁寶已經從村黨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了,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華西總辦主任。他說,自己當了48年一把手,“能官能民”“能上能下”已經體會了,想讓“能正能副”在自己身上再實踐一下,這也是幹部製度一個創新。他認為“幹部沒有終身製,但為人民服務要終身製。”他經常謙虛地說,自己年輕時有效工作做得太少,“要趁現在政策好,把耽誤的補一點回來。”現在他同以往一樣,依舊把自己的絕大部分時間貢獻給了村子的建設。吳仁寶在工作上是高標準,但在生活中卻十分儉樸,始終保持著農民的本色。他從不陪客人吃飯,認為陪客人浪費時間,自己也不舒服。因此,吳仁寶基本每天晚上都回家吃飯,飯菜簡單清淡。老伴趙根娣說,“老書記別無所好,隻愛吃青菜麵條。”他經常要出差,有時一坐車就要十幾個小時,在路上為了節省時間和開支,他從不進賓館和大飯店,總是在路邊的小店裏吃上一碗麵條就趕路。自從有了八寶粥、方便麵等方便食品後,吳仁寶連停車吃飯都省略了,直接在車上就解決了問題。發現司機有點疲勞了,就叫司機停車稍作休息,自己則到附近的市場去作些調查。吳仁寶的儉樸克己與他追求共同致富的胸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