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嚴格
吳仁寶把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管得很嚴。作為一家之長,他嚴於律己,對自己的子女更是言傳身教,嚴格要求。憑他的能力和知名度,吳家祖孫四代26人完全可以“深圳上海、漂洋過海”。然而,他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全家人留在華西村當農民,共同建設華西、服務華西。三年自然災害時,大兒子吳協東因家貧輟學,學了木匠,到江西做木工活。華西重造山河,搞農業起家時,活又重又累又苦,吳仁寶一封電報把他召了回來。現在吳協東已經成長為華士鎮黨委副書記、華西村黨委副書記。二兒子吳協德入伍參軍轉為誌願兵,轉業後被安排到縣機關工作。當時,華西工業化正起步,條件還很艱苦,一些華西人仍想跳農門、進城門,在吳仁寶的動員下,吳協德又端起了“泥飯碗”。吳協德現在挑起上海公司、香港公司、彩板廠等企業總經理大梁。女兒吳鳳英從小就吃苦能幹。在創業初期,她理解父親帶領華西人創業的難處,動員在國有大廠當技術員的丈夫繆洪達丟掉鐵飯碗,來華西艱苦創業。三兒子吳協平,1979年高中畢業後,當了國家工人,他見吳協德放棄比他還好的工作回華西,也主動回到華西工作。經過他的努力,當上了華西南苑賓館經理。華西村的群眾說:“華西幹部難當,吳仁寶的子女更難當。”吳仁寶的子女不是靠著父親的權力當官、謀私利,而是幫著父親為華西的創業、發展出力。40多年來,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他一家先做到;沒人願做的事,他一家帶頭做。1996年,吳仁寶發現南苑賓館進了劣質醬油,就讓賓館負責人吳協平停職檢查,停職檢查期間在賓館廚房洗碗,搞衛生。協平端了幾個月的盤子,群眾都為他鳴不平。吳仁寶的回答是,“誰叫你是吳仁寶的兒子”。他反複強調,不是人才不準提拔,絕不允許幹部的子女影響華西村的發展。他的5個子女和其他幹部一樣,每人上交集團公司利潤有指標,如不能完成,不僅幹部當不成,還要把自己的家產抵押給公司。四兒子吳協恩參軍複員後,成功開發了華西村牌香煙、白酒、葡萄酒等係列名牌產品,並在市場上一炮打響,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在吳協恩已經成為華西村的黨委書記,“天下第一村”新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