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十分重視製度創新,他從華西實際出發,製定了一整套具有華西特色的管理製度和分配製度。他按照“以人為本、製度管人、人管製度”的思路,創造性地提出了“企業合作製、廠長負責製、經理監管製、工代議事製”等製度。對員工實行“首位高工資、末位淘汰製、違章辭退製”。在分配機製上,他堅持“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他說,華西村不搞“大鍋飯”,也不搞“獨吃飯”。適當拉開檔次,又不脫檔。做到“國家一頭,依法交足;集體一頭,積累留足;農民一頭,保證富足。”吳仁寶認為,農民辦企業要發展,要壯大,隻能靠自我積累,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絕不能依賴國家的貸款,更不能搞高利息集資,債台高築,靠“輸血”過日子。在用人機製上,吳仁寶提出了獨特的人才標準——“三正三平三守”,即“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政;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守法、守約、守信譽”。他提出了“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用人少疑,疑人少用;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大才小用,基本沒用;外才我用,關鍵在用;量才錄用,育才待用。”這些樸實無華而又琅琅上口的語言折射出了吳仁寶哲人的智慧。如今,華西村黨委班子中,有研究生,也有留學生。大專文化以上的黨委成員有17人。在32名書記中,有19個姓,既有本村的,也有外來的,還有從優秀外來務工人員中提拔的。吳仁寶的一係列創新理念和舉措,使華西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華西經濟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經濟建設步入了良性循環。
堅持科學發展觀
吳仁寶對科學發展觀有著獨特的理解。他認為,“發展最科學、不發展最不科學”,“有效益,就叫科學發展;沒效益,甚至虧本,就不叫科學發展”,“荒山汙水,搞低水平重複建設不叫科學發展”。在他的先進理念指導下,華西村從創業初期開始,一直把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貫穿始終,正確處理經濟、資源、人口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他提出要以科技創新為龍頭,以質量體係為保證,實施名牌戰略。目前,華西絕大多數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標準質量認證,獲得了走進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他提出要倡導綠色文明,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追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華西村先後投資數億元,綜合治理工業區環境,使工廠變成了花園。他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目前,華西村的鋼鐵企業采用“建造廢物回用鏈”的模式,已經基本實現了“三廢”資源化管理,對高爐、電爐、軋鋼生產的煤氣、高爐水渣、含鐵塵泥、工業廢水等進行分類安置,實行綜合利用。還投資上千萬元,美化生活區,全村的綠化覆蓋率超過40%,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村”。他提出要調整產業結構,把產業發展的重點投向裝潢業、旅遊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其中,華西金塔的建設就是吳仁寶引以自豪的一筆——
十年前,為了突出華西的形象和品牌特色,為了發展華西的旅遊觀光業,在吳仁寶的策劃主持下,一座雄偉厚實、具有中國農村特色的華西金塔矗立在華西村的中心,成了世紀之交華西村的標誌性建築。如今,金塔不僅成了旅遊景點、成了觀光者眺望華西的最佳窗口,金塔裏麵還有賓館、飯店和商場,成了華西興辦三產的龍頭。目前,華西村內有“山海關長城”、“中華傳統美德展示長廊”、“天下農民小區”等80多個具有華西特色的旅遊景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江南田園風光遊”等節目已經形成品牌,“吳仁寶說華西”也成了華西旅遊的一大熱門。特色的建築文化和旅遊文化,為華西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華西村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係認證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