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西金塔南大門前,有一塊巨幅標語牌,上麵寫著31個大字:“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鼇頭,一人也隻占一個床位。”寥寥數語,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發人深省。這是吳仁寶警示自己、教育村民的名言,也是吳仁寶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生動寫照。
吳仁寶把個人的功名利祿看得很淡。無論是在華西村初創之際,還是華西富裕之時,他始終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從20世紀70年代起,他就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一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二是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三是不拿全村最高獎金。村民們說,憑著老書記的貢獻,他拿雙份工資、住兩套房子,也不算過分。但吳仁寶沒有這樣做,他一直拿著低於村辦企業管理、技術骨幹的工資。多年來,華西鎮政府獎勵給他的獎金高達5000多萬元,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給了集體。他說:“我要這些錢幹什麼呢?我不愁吃,不愁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這點上,我早就想通了。”目前,華西村民的住房已經更新到第五代歐式別墅,當華西村民住進一代代不斷更新的別墅時,吳仁寶仍然住在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舊房裏。走進吳仁寶的家,陳設異常簡樸,牆上掛滿了被他稱做是最好的裝飾的照片,擋住了已經有些破爛的牆壁,是名副其實的蓬蓽生輝。誰能相信,這就是一位艱苦創業幾十億集體資產的村書記家!
吳仁寶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倡導和踐行“有福民享,有難官當”,贏得了幹部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他認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是對的,但還不能更好地體現共產黨的先進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華西村就體現在“有福民享,有難官當”。他說,“隻要我們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會讓我們做幹部的窮到哪裏去;隻要做‘有難官當’,當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老百姓也一定會支持我們的。”在華西村,每一個人都享受到了吳仁寶無微不至的關懷。1984年,彩色電視機剛上市,有錢的華西人都想把“黑白”換成“彩色”的,吳仁寶向電視機廠家求援,兩大卡車彩電送到村裏,每戶一台。1992年,吳仁寶和村幹部決定,由村裏拿出200多萬元,給家家戶戶裝上了壁掛式冷暖空調器。1993年,在華西相繼成為“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別墅村”後,吳仁寶和村幹部又從長春一汽給村民們購來了一部部轎車,於是乎“轎車村”的桂冠又戴到了華西村的頭上。他踐行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真理,顯示中國農民的氣魄,長國誌,揚國威!
華西村的人都說吳仁寶重“孝”。吳仁寶的重“孝”,可以用設身處地、體貼入微來形容。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電熱毯剛麵世,吳仁寶和村幹部就把它鋪到了華西老人的床上,至今健在的老人猶記得當年冬日裏的溫暖;每年村裏生產的瓜果蔬菜要讓老人先嚐鮮,那時鮮的瓜果令老人們品嚐到了幸福的滋味;看戲老人坐前排,看電影老人坐中間,這已成了規矩,華西的老人活得愜意、活得尊嚴。從1979年起,華西村就逐步探索農村養老製度,目前凡年滿50歲的婦女和55歲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領到村裏發的退休金。華西村還規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歲,獎勵所有直係親屬每人一萬元,因為長輩達百歲人瑞,必是小輩大孝,應該重獎褒揚。在華西,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敬、老有所樂。老人們說:“兒好,女好,不如華西好!”江澤民同誌來華西視察時連聲讚歎道:“華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