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依法治村
“物質精神雙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吳仁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他認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道德教育農民,並結合時代要求不斷推陳出新。20世紀90年代,華西村成立了獨一無二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吳仁寶親自編寫了“村歌”、“十富讚歌”、“十窮戒詞”,在全村開展“六愛”(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教育,尤其強調“孝悌之道”,全村尊老愛幼蔚然成風;90年代末,他創建了華西特色藝術團,被黨和國家領導人稱為“中國農村第一團”,如今觀看華西特色藝術團的演出已成了人們一道精神大餐。同時,他根據不同時期華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先後在村裏樹立了“八仙過海”、“三請諸葛亮”、“牛郎織女”、“孔子像”等雕塑,用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村民。目前,華西村裏有書場、球場、溜冰場,有歌廳、舞廳、影劇院,各種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長期以來,吳仁寶運用“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華西特色藝術團”、“華西之路展廊”等宣傳教育載體,對全村幹部群眾進行“個人成長史、家庭變遷史、村廠發展史”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等教育,使華西村人清醒認識到,華西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源頭在於黨的領導好,黨的方針政策好。也使華西人明白“思源”是為了更好地“思進”,全村上下始終保持勤於開拓、勇於創新、不甘守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吳仁寶說:“華西要堅持講信譽世界第一”。他認為,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信譽經濟,質量有價,信譽無價。他要求華西人做到以誠待人,以信為本;做到“三守”(守法、守約、守信譽)、“三真”(真話、真品、真價)”。2001年,華西村黨委組織人員到全國各地征求用戶意見,檢查華西信譽。查出了村民龔紹新拖欠客戶裝潢款的問題。對此,他專門派村領導登門道歉,賠償損失。處理了一個人,教育了一批人。客戶稱讚說:“華西人講信譽,和華西人打交道,清清爽爽,睡得著覺。”曾有一個記者問過吳仁寶:“‘華西村’這三個字值多少億?”,他回答說:“可能是一千億,也可能一文不值!”意思很明確,講信譽的華西金不換,不守信用的華西如糞土。在吳仁寶身體力行的培育下,華西人和華西產品一樣的響當當過硬。
華西村堅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使華西村人與人之間、領導和群眾之間和諧相處,達到了無上訪、無告狀、無暗鬥,還使個別懶散、甚至違法的人“浪子回頭”。原朱蔣巷村村民楊某,一度遊手好閑,經常打架鬧事,是公安局、派出所的“常客”,幾次被拘留,還被判過刑。並入大華西後,在吳仁寶的循循誘導和關心教育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楊某經常說:“我以前在家,什麼話都不要聽,什麼事都不想幹。加入華西後,我變了個人,看到什麼都好,什麼幹部都看得慣,什麼事都想做。是老書記教育了我,是華西村的環境感染了我。”2004年,他完成了100多萬元的業務,成為業務骨幹,並向村黨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吳仁寶有著立黨為公、甘於奉獻的高風亮節,他堅持有福民享、有難官當,用人格魅力和表率行為影響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華西人,使華西村永葆本色,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